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

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

浅谈预习在历史教学中作用

记得有人曾这样说:“预习是学生最自主的一种学习方式。”也就是说,主动的预习活动体现了学生对即将学到的新知识的渴求,渴望了解新知识、获得新知识。如何才能调动学生主动预习的意识呢?我认为,自发的对新知识的好奇是学生积极、主动预习的前提,老师的正确引导是学生能够自觉完成预习的条件。

在实践中,历史科的课前预习工作却遇到了种种阻力:初中的学生受升学率的影响,视历史为“陪读”学科,重视不够;高中想念理科的学生把非高考科目的历史列为次科,认为只要会考能通过就可以了;想读文科的同学虽然比较重视,又因不少教师习惯于采用传统的“注入式”的教学方法,没有压力而使学生“得过且过”。在历史学科高考要求日益提高、教学时间严重不足的今天,深化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前预习的作用,把课前预习与提高课堂效率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了培养学生学科能力与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在教学实践中觉得做好这项工应注意抓好如下几个环节

一、抓教改,促预习,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借鉴以往历史学科预习靠提倡、没压力、难落实的不足,结合高中历史教材内容多、学生思维能力低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抓教改、促预习的措施,大大增强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具体做法是:教师提前布置预习思考题,让学生带着这些思考题去预习新课。上课时,围绕预习思考题,先让学生来回答,教师根据不同情况,适时引导、启发,恰如其分地给予评价、补充、解疑释难。教学过程中,根据面向全体的教改原则,教师提问时还应考虑到思考题的难易和学生的不同水平,使好生差生都乐于参与,最大限度地得到锻炼。为了避免课堂提问的单一化,教师还应设计好课堂结构,做好宏观调控。有的问题可以由学生个人回答,有的问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以谈话的方式由师生共同回答,有的问题也可由教师自问自答或让学生集体讨论。同时,也可鼓励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加强双边交流。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教师也可结合教学内容,联系现实,讲个小故事,来段小插曲,谈古论今,伴以生动的语言、诙谐的表情来感染学生,使课堂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真正使我们的教学改革让学生学有所思、学有所乐,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

二、勤备课,巧设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学是一项系统工程,备课则是基础工程,只有备好课,才能上好课,特别是教改课,更是如此。备课不仅要求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方法,还要求备大纲、考纲,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这样我们的教学才能做到高屋建瓴,有所创见。在备课中,如何巧设问题,成了教改的关键,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任务的落实,还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和教师主导地位的体现。下面介绍我在教学过程中的几种设问方法。

1. 在重点处设疑。教学重点集中体现了一节课最主要的知识、思想和能力培养的内容,是设疑的最佳点,而能体现教材重点的思考题有否现成的?只要深入研究,我们就不难发现每节课的课后练习基本体现了课文的重点,不失为预习思考的好题目,可以直接利用。对于其中发问直接,思维力度较小的题目,我们可以进行适当的改造。如我把“试述周世宗改革的内容和作用”的课后练习题改为“为什么周世宗改革能够取得成功?它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这样的改造,审题和答题的难度明显提高了。此外,我们还可以根据教学重点自己设计预习思考题。

2. 在难点处发问。分析近年来的历史高考题,我们不难发现,不少题目的命题点往往落在教材的难点上,应如何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我采取的方法之一是在难点上设疑。如在明末农民起义一课中如何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李自成农民军提出的“均田免粮”口号的深刻含义及影响这一点上,我设计了如下一组思考题:①什么叫“均田”?什么叫“免粮”?②“均田免粮”的口号是针对明末社会的什么情况提出来的?何以深得农民拥护?③为什么说“均田免粮”口号的提出标志着我国农民起义水平的提高?这样的处理,由浅入深,符合逻辑思维的规律,达到了化繁为简的功效。

3. 在育人点寓思。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历史教学的三大任务之一,也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内容。备课时,我们要注意结合教材深入研究教参中的思想教育目标,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预习思考题,寓思想教育于思考中。如我在讲“五代十国和契丹的兴起”一课时,设计了两道思考题:①五代十国时期,中国社会的总特点和影响是什么?南方经济为什么又能够获得较大的发展,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②简要评述耶律阿保机和石敬瑭。通过这两道题目的思考、回答、补充,使学生在综合分析、比较问题中不仅培养了能力,也使学生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 4. 在能力点问难。加强对学生进行学科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问题。在设计预习思考题时,我们应以《考试说明》中的十项能力要求为依据,加强历史概念教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比较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正确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去看

待历史问题,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我在讲到“秦的统治和秦末农民战争”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题:“封建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有何不同?应如何评价秦朝建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通过设疑、导思、问答与评议,使学生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懂得了这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并能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该制度的建立进行评价,收到了一举多得的效果。此外,在理论教学方面,我能够注意以《教纲》、《考纲》为准绳,深入地研究教参中的能力培养要求,有计划、有分别、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发掘学生积极思考历史问题的潜力,使学生的能力培养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三、勤检查,抓落实,课堂教学有的放矢

学生对新教材内容进行预习后,非常渴望得到教师的评价。教师及时地对学生的预习情况进行检查、反馈并给予一定的评价,给予学生激励性的鼓励,会让学生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和喜悦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课堂教学效果大大提高。对学生预习情况的检查,可以从学生的课本和预习笔记本入手,看看学生在课本上的圈圈点点、体会感受,看看预习笔记本上的收获和问题;再辅以谈话的方式,交流预习中的疑惑、收获,让学生在谈话中体会到预习成功的喜悦,教师从谈话中获悉学生对教材的掌握情况,从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和困惑中测知学生对新教材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这样,教师可根据这第一手材料和信息,再结合新教材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及时调整教学思路,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更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地进行,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河西成功学校高中历史教师:文天有(18794583056)

2013年3月12日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