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甜蜜爱情的经典古代诗词

描写甜蜜爱情的经典古代诗词

描写甜蜜爱情的经典古代诗词1

清平乐·恼烟撩露

[宋] 朱淑真

恼烟撩露。留我须臾住。

携手藕花湖上路。一霎黄梅细雨。

娇痴不怕人猜。随群暂遣愁怀。

最是分携时候,归来懒傍妆台。

作品赏析

【注释】:

按:“和衣睡倒人怀”一作“随群暂遣愁怀”,疑为腐儒擅改。此词乃写与情人游湖,非随众友游湖,“娇痴不怕人猜”等句可证。

①藕花:即荷花。

【评解】

此词写天真少女与恋人相会的喜悦和离别的惆怅。上片点明留住须臾,故当时携手

情景,藕花细雨历历在目。下片追写依恋情态,表现出对爱情的大胆追求;歇拍二句,

叙分别时难言的情景,只用“最是”两字,蕴含无限眷恋之情,归来后哪得不怅然若失。

词中点缀夏日风光,使形象更为饱满。

上片写一对男女游湖遇雨,为之小驻。语序倒是词中常见现象,本词上片即为一个倒装句。女主人公与男友相约游湖 ,先是“携手藕花湖上路”,这大约是西湖之白堤吧 ,那里的藕花当已开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呢。也许这对情侣最初就是相约赏花而来 ,不料遇上“一霎黄梅细雨”。正是这场梅雨及撩拨着人的“烟”呀“露”呀,留他们停步了 ,总得找个避雨的处所吧 。“ 留我须臾住”的“ 我”,乃是复数,相当于“ 我们”。游湖赏花而遇雨,却给他们造成了一个幽清的环境和难得亲近的机会。真乃因祸得福也。

下片写女主人公大胆的举动及归来后异常的心理。

“一霎黄梅细雨”使西湖谢绝游众,因而在他们小住的地方,应当没有第三者在场。否则,当人面就搂搂抱抱,未免轻狂。须知这里“娇痴不怕人猜”之“人”,与“和衣睡倒人怀”之“人”实际上只是一个,都是就男友而言。当时情景应是这样的:由于女主人公难得与男友单独亲近,一旦相会于幽静场所,遂难自持,“娇痴”就指此而言。其结果就是“感郎不羞郎,回身就郎抱”(《 碧玉歌》)。“睡倒人怀”即拥抱伏枕于恋人肩上 ,李后主所谓“ 一向偎人颤”、“教君恣意怜”也。这样的热情,这样的主动,休说外人,即使自己的男友也不免一时失措或诧异。但女人主公不管许多 ,“ 不怕人猜”,打破了“授受不亲”一类清规戒律,遂有了相恋以来第一次甜蜜的体验。

正因为是第一次 ,感觉也就特别强烈而持久。

“最是分携时候”,多么依依不舍;“归来懒傍妆台”,何等心荡神迷!两笔就把一个初欢后的女子情态写活了。

全词情多而不亵贵在写出少女真实的体验。本来南朝乐府中已有类似描写,但那是民歌。如今出现在宋时女词人之手,该是何等的勇气。道学家们虽不免诋之为“淫娃佚女”、“有失妇德”。 然而词论家仍不吝予以高度的赞扬:“易安‘眼波才动被人猜’,矜持得妙 ;淑真‘娇痴不怕人猜’,放诞得妙。均善于言情。”(《莲子居词话》卷二)

描写甜蜜爱情的经典古代诗词2

解连环·暮檐凉薄

[宋] 吴文英

暮檐凉薄。疑清风动竹,故人来邈。渐夜久、闲引流萤,弄微照素怀,暗呈纤白。梦远双成,凤笙杳、玉绳西落。掩綀帷倦入,又惹旧愁,汗香阑角。

银瓶恨沉断索。叹梧桐未秋,露井先觉。抱素影、明月空闲,早尘损丹青,楚山依约。 翠冷红衰,怕惊起、西池鱼跃。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

作品赏析

【注释】:

注一:葛也。

词人善于捕捉瞬间情感中的细微感受,将对恋人的爱怜抒发得淋漓尽致。吴文英早年在苏州结识某女子。近世词家据吴词作过许多分析,推断他在苏州有一妾 ,后被遣去 。但将他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串连比照,可以确认那位女子并非与他朝夕相处之妾,应为一位民间歌妓。他们的爱情以悲剧告终。吴文英对她的情感是真挚深厚的,他在词作里常以极隐讳的笔法抒写无尽的哀怨。这首词是词人寓居苏州的后期、在其恋爱悲剧发生之后作的。充分抒发出作者的一腔忧怨之情。

词的起笔“暮檐凉薄 ”,点明环境和时间。暮色已沉,人在檐下,感到秋之凉意,一语即营造出寂寞凄凉的氛围。清风吹动庭竹,使主人公产生故人来访的幻觉 。“疑”字将读者带入恍惚迷离的境界,有似梦非梦之感。此两句用李益“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竹窗闻风》)诗句,“故人”即所钟情的那位女子 。“邈”,渺远之意;给人一种遥不可及的距离感。这些描写表现的均为非现实的梦幻般的情境 。“渐夜久 ”表现由暮入夜的过渡。“闲引流萤”乃用唐代诗人杜牧《秋夕 》“轻罗小扇扑流萤”句意,写出故人天真可爱的情态;借着微弱的萤光,从她的“素怀”暗里见到“纤白 ”。这几句词意较为模糊,作者有意以某些优美的细节片断暗示幽会时留下的难忘印象。传说西王母的侍女董双成能吹云和之笙,词中的“双成”即以仙子借指故人。双成在梦中远去,凤笙之音渐渐消逝了 。一切均是梦境 ,惊醒时已是“玉绳西落 ”。吴文英喜用生僻的典故 ,词语十分难解。“玉绳”乃玉衡的北二星,玉衡为纬书中所指北斗七星的第五星 ,是斗柄的部分。玉绳西落标志下半夜已过。这时主人公才由外室进到内室 。放下布帷 ,欲进内室 ,却又“倦入”,当是梦境历历触动了对往事的回忆 ,故“又惹旧愁”。不能忘记,在庭栏的角落还留有故人的粉汗香气。

对往事的思念,令词人抚今追昔倍加伤痛。词的过片以特殊的意象深刻地表达这种悲痛的情感 。“银瓶 ”是古时汲水用的器具。“银瓶恨沉断索”援用白居易《井底引银瓶》诗“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句意 。汲水时丝绳意外地断绝,白诗以此比喻“似妾今朝与君别 ”,言中道分离,遗恨无穷。他们恋爱悲剧的发生 ,似乎早在预料之中 :“梧桐未秋,露井先觉 ”,飘零摇落的命运是注定的了。“抱素影、明月空闲 ”,即叶梦得《贺新郎》“宝扇重寻明月影,暗尘侵、上有乘鸾女”之意。团扇如月,扇面上绘有素女的小影,已积有灰尘。“抱”,持也;团扇曾经是她用来“闲引流萤”的 ,“明月空闲”意为它已闲着无人用了。这纪念物上以丹青绘的小影封尘已久,可是那秀眉却依稀动人。

词锋至此陡然一转。“翠冷红衰”,一派衰落凋残的景象 。“西池”在吴文英关于苏州情事的词中多次出现,当为词人寓所阊门外西园之内的池。在这凋残衰谢的季节、清寂冷落的秋夜,怕有轻微的声响惊起西池里的睡鱼,西池的鱼跃又将搅扰静寂的秋夜和人的思绪。因为主人公正因西池的落花回味起故人留下的一个销魂印象 :“记湘娥、绛绡暗解,褪花坠萼”。“湘娥”本为传说中的湘妃。近世词家考证,认为吴文英在苏州所恋者原籍湖湘 ,所以“ 湘娥”或“湘女”皆借指苏州故人。记得那次幽会时,她偷偷解下轻薄的绛色绡衣。词的结尾颇具新意,幸福美好的形象用以作为悲伤之词的结尾,同今昔的劳燕分飞恰恰形成鲜明对比,从而产生了回环往复悲喜交集的艺术效果。

吴文英是属于那种情感细腻丰富的人,最善于捕捉并表现瞬间的、形象鲜明的主观感受。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意象具有纤细的主观感受性质,又以晦涩的语句表现出来,其词意往往缥渺朦胧,恰似唐代李商隐的《无题》诗。这首词的整体使人如临梦境,比如故人团扇扑萤 ,令人难辨是梦幻还是往事 ;银瓶断索、梧叶早坠,未知其人是离是亡。在词的结构上虽也有时间关系的交代,但意群之间总有较大的跳跃或转折,而且往往不甚连属。如下阕的四个意群之间便缺乏应有的顺序联系,结尾则似有词意未尽之感。这正是梦窗词结构奇幻的特点 。理解梦窗词较为困难,如果细续便会发现作者的表现方式是艺术化的,所表达的情感则是复杂、真挚和缠绵的。

描写甜蜜爱情的经典古代诗词3

鹧鸪天 寄李之问

[宋] 聂胜琼

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况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作品赏析

【注释】

①玉惨花愁:形容女子愁眉苦脸。

②凤城:指北宋都城汴京。

③莲花楼:饯饮之处。

④阳关曲:古人送别时唱此曲。

⑤人人:那个人,指所爱的人。

⑥程:里程,古人称一站为一程。

【评解】

这首词是作者在长安送别李之问时所作。上片写送别情景。出城相送,玉惨花愁,

莲花楼下,柳色青青。一曲阳关,离人远去,留下了绵绵相思与怀念。下片写别后凄伤。

欲寻好梦,梦又难成。泪湿枕衾,辗转达旦。雨声和泪,滴到天明。相思之情,令人心

碎。

据《词林纪事》载:之问得此词,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

妻善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尖取归。

这是一首根据在离别时的所感所受而做的词。《青泥莲花记》载:“李之问仪曹解长安幕,诣京师改秩。

都下聂胜琼,名倡也,质性慧黠,公见而喜之。李将行,胜琼送别,饯钦于莲花楼,唱一词,末句曰:‘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 。’李复留经月,为细君督归甚切,遂饮别。不旬日 ,聂作一词以寄李云云,盖寓调《鹧鸪天》也 。之问在中路得之,藏于箧间,抵家为其妻所得。因问之,具以实告。妻喜其语句清健,遂出妆奁资夫取归。琼至,即弃冠栉,损其妆饰,委曲以事主母,终身和悦,无少间焉。”这一段记载,叙述了聂胜琼创作这首词的全过程。聂胜琼虽然是京师名妓,见到人非常多,但感情却是何等真诚和专一。

词的上阕写离别,下阕既写临别之情,又写别后思念之情,实与虚写结合,现实与想像融合为一。

起句以送别入题,“玉惨花愁出凤城 ”,“玉”与“花”喻自己 ,“惨”与“愁”表现送别的愁苦,显示她凄凉的内心世界。凤城指京都,她送别李之问时,情意绵绵,愁思满怀,显示了她不忍分别的真挚情感。

莲花楼是送别的地方,楼下青青的柳色,正与离别宴会上回荡的《阳关》曲相应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眼前的青青柳色与悲哀的离别之曲一起颤动着离人的心弦。何况“一唱《阳关》后 ”,心中的人儿马上就要起程了。“别个人人”意谓送别那个人,“人人”指李之问 ,“第五句”极言路程之远。在唱完一曲《阳关》之后,就一程又一程地远远离开了她。离别是痛苦的,但别后更苦;词的下阕,叙写别后思念的心情。

相见时难,别也难,但别后希望在梦里依稀可见自己的心上人,更令人悲哀的 ,是难以成梦 。“寻好梦,梦难成”句,写相恋之深,思念之切。词人把客观环境和主观感情相结合,以大自然的夜雨寄托了离人凄苦 ,“况谁知我此时情”一句,道出了词人在雨夜之中那种强烈的孤独感与痛苦的相思之情。接下去,“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两句,画面感人而意境凄静深沉,显示了词人独特的个性,也突现了词的独特的美 。“帘前雨”与“枕前泪”相衬,以无情的雨声烘染相思的泪滴 ,窗内窗外,共同滴到天明。

好像大自然也被她的感情所感动 ,温庭筠《更漏子》一词的下阕,曾这样描写过雨声 :“梧桐树,三更下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而万俟咏的《长相思·雨》也写到 :“一声声,一更更。窗外芭蕉窗里灯,此时无限情。梦难成,恨难平。

不道愁人不喜听,空阶滴到明。”跟温庭筠词相类似,都写雨声对内心情感的触动。然相比之下,聂胜琼这首词对夜雨中情景交融的描绘,更显得深刻细腻。它把人的主体活动与雨夜的客体环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枕前泪”与“帘前雨”这两幅画面相联相叠,而“隔个窗儿”更见新颖,突出了词人的独特之处,也更深化了离别之苦,因为这里所刻画的“滴到明”,不仅是“帘前雨”,而且也是“枕前泪”。难怪李之问的妻子读到这首词时,“喜其语句清健”。她欣赏作者的艺术才华,被作品中的真挚感情所感染,因而作了毅然的决定 ,“出妆奁资夫取归”,让聂胜琼能遂所愿。

宋时的歌妓得以从良成为士人的小妾,已是相当美满的归宿了。能得到这样结果的人并不是很多的。聂胜琼这位“名倡”注重自己的前途。这首词和它的故事,与乐婉同施酒监唱和的《卜算子》词所反映的感情来看,结局的喜剧和悲剧性质虽然不同,但对于理解当时歌妓的命运和她们的心理,具有样的价值。

描写甜蜜爱情的经典古代诗词4

摸鱼儿·雁丘词

[元] 元好问

乙丑岁赴试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杀之矣。其脱网者悲鸣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垒石为识,号曰“雁丘”。同行者多为赋诗,予亦有《雁丘词》。旧所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老翅几回寒暑!

欢乐趣,离别苦,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是一首咏物词 ,词前小序为 :“ 乙丑岁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今旦获一雁 ,杀之矣。其脱网者皆鸣不能去 ,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买得之,葬之汾水之上,景石为识,是曰雁丘,时同行有多为赋诗 ,予亦有《雁丘辞》。“ 旧时作无宫商,今改定之 。”可见,这是词人为雁殉情而死的事所感动,才挥笔写下了这首词,寄托自己对殉情者的哀思。

“乙丑”即金宗泰和五年(120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一个“问”字破空而来,为殉情者发问 ,实际也是对殉情者的赞美。“直教生死相许”则是对“情是何物”的震撼人心的回答。古人认为 ,情至极处,“生者不以死,死者不以生”。“生死相许”是对至情至爱的盛赞,这“直教”二字,则声如巨雷 ,惊天地,泣鬼神。“天南地北”二句写雁的生活 。“双飞客”即为雁 。大雁秋南下而春北归,双飞双宿,形影不离,经寒冬,历酷暑,多像人间的那一对痴男怨女 。无论是团聚 ,还是离别都仿佛眼前,刻骨铭心。“君应”四句揣想雁的心情。“君”指殉情的雁。侥幸脱网后,想未来之路万里千山,层云暮雪 ,形孤影单,再无爱侣同趣共苦,生有何乐呢?不如共赴黄泉吧,这里对殉情雁的心理世界做了形象的描写,使读者的热血不由不沸腾起来。

过片后借助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衬托大雁殉情后的凄苦,“横汾”三句写葬雁的地方。“雁丘”所在之处。汉代帝王曾来巡游,但现在这里却箫鼓绝响,只余烟树 ,一派凄冷,“横汾”横渡汾水。汉武帝《秋风辞 》有汎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箫鼓”,《秋风辞》有“箫鼓鸣兮发棹歌”“平楚”,如言平林。“招魂”二句意为雁死不能复生 ,山鬼枉自哀啼 。“招魂楚些”意为用“楚些”招魂。语出《楚辞招魂》,它的句尾用“些”字 ,故言“楚些”。“何嗟及”即嗟何及。《诗经·王风》中有“何嗟及矣,”元词本此 。“山鬼”“啼风雨”本自《 楚辞·九歌·山愿》“杳冥冥兮羌书晦,东风飘兮神买雨。”这里作者把写景同抒情融为一体,用凄凉的景物衬托雁的悲苦生活,表达词人对殉情大雁的哀悼与惋惜“天地妤”二句,写雁的殉情将使它不像莺、燕那样死葬黄土,不为人知;它的声名会惹起上天的忌妒。这是词人对殉情大雁的礼赞 。“千秋”四句,写雁丘将永远受到词人的凭吊。

总之,这首词紧紧围绕“情”字,以雁拟人,谱写了一曲凄恻动人的恋情悲歌,表达了词人对殉情者的哀思,对至情至爱的讴歌。

描写甜蜜爱情的经典古代诗词5

红楼梦十二曲——终身误

[清] 曹雪芹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作品赏析

【注释】:

这支曲子是以贾宝玉的口气写的,它明确地抒发了对钗、黛的不同思想感情。贾宝玉和林黛玉虽不得结合为夫妻,却终生互相怀念,说明他们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这就是反对封建礼教,鄙弃功名利禄;贾宝玉和薛宝钗同床异梦,冷漠无情,说明他们之间没有共同的志趣。贾宝玉敢于反对封建统治阶级给他们安排的"金玉良缘",而永远忠于"木石前盟",说明他具有强烈的反对封建礼教的民主自由思想。他不满意命运的摆布,尽管贾母给他安排了锦衣玉食,尽管薛宝钗对他"齐眉举案",百般顺从,但他仍然"抑制不住内心的愤懑","到底意难平"!他认为,"金玉良缘",不仅是"美中不足",而简直是毁灭性的打击,他悲痛地感叹人生,控诉社会,恨不能把积郁在内心的深沉感情统统发泄出来!

描写甜蜜爱情的经典古代诗词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