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摹临什么

临摹临什么

(版权谢建军所有,禁止借用) 书法艺术是抽象的线条艺术。

进入书法艺术有两条途径,一是临摹,二是研究书法理论。

实际上这两者不可偏废。

研究理论没有书法实践,那是空中楼阁,只有书法实践,没有形而上的理论分析,书法实践失去前进方向。

在整个书法实践的过程当中,这两者是交替作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关于临摹,也有临摹的理论问题,不思考、不研究这样一个问题,临摹实践是盲目的。

对于临摹的理论思考,实质就是在思想上解决好“”的问题。

一般看来,临摹有两个层次,一是形似,其次是神似。

这样一种看法,是把书法的实践主体和临摹客体对立起来,比如临摹颜真卿的楷书《颜勤礼》碑,按照形似和神似的分类,我们头脑里所思所想的并不是书法的美学问题,而是如何把我们临写的字向颜真卿靠拢。

这种临摹的思想理路有优点也有缺点,在我看来是弊大于利。

针对初学者而言,先求形似是一个基本的要求。

所以,通过临摹,在点画、结构上临到酷似颜真卿的楷书,初看起来,这似乎是一个颠簸不破的真理,实际上,里面包涵有重大的理论缺陷。

我们都知道一句格言,“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从哲学本体论角度分析,同质性和差异性是事物存在的矛盾统一体。

打个比方,书法艺术作品的存在,必须体现或表现书法美的本质,这是书法艺术作品的同质性,凡是没有这样一种追求的作品,我们都不能称之为书法艺术作品;其次,每个书法家的表现方式方法又有很大的差异性,通过不同的书体,不同的笔法、结构和章法,都能够体现出书法艺术的美,这样,不同书法家就会有不同的书法风格。

我们在临摹的时候,你临得再像,也是别人的东西,这不是创造,除非把临摹得像作为一种书法创作和评价标准,目前,就有很多书法艺术创作者,把临摹作为一种表现方式来创作,这是可行的。

但我们也不能就此而否定临摹,临摹在书法艺术的进入与创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书法艺术和许多其他艺术门类一样,要想超越古人、超越自己,临摹是不二法门。

关键在于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临摹观。

在我看来,临摹要体现出这样几点: 第一、通过临摹把握书法美的本质。

临摹过程实质上是建立书法美本质认识的过程。

也许,我们一生都不可能终结书法美的认识,但是这种不断逼近的过程是我们永远追求的目标与方向。

伟大的书法家正是通过他们的作品体现了他们对书法美的理解,所以就成了我们的艺术标准,这是一种艺术的积累。

要超越他们,首先就是要站到他们的肩膀上去。

站的途径就是临摹,通过临摹,把握他们对书法艺术美的感受。

这种思路可以消解临摹主体与临摹客体的二元对立,把探求书法艺术的美作为我们共同的核心问题。

所以,临摹过程不仅是一个形似的过程,更是一个提高认识的过程。

一旦认识超越了临摹的对象,自己的艺术表现就水到渠成。

在我看来,临摹过程中,一定要思考这样几个层次的问题。

一是体现书法的本质美,书法是线条的艺术,线条的本质就是力度,在更深的层面上,力度是人的生命力的对象化。

要想通过线条表现出一种力度的美感,需要我们付出全部的生命。

所以,一定要把临摹对象是如何通过线条表现力度感的状态显现出来;二是表现书法的形式美。

通过临摹,我们要体会出字的结构美,以及作品整体的形式美。

形式美是书法艺术作品的浅层表现,它必须建立在线条的力度基础之上。

三是书法的情感意味。

线条不是僵硬的,线条通过不同的空间结构、时间体势表现出书家的意蕴与情感,通过临摹,我们要体会出临摹对象的情感意味。

四是书法的艺术风格。

书法作为艺术,不仅有情感功能,也具有认识功能。

书法的艺术风格是书法创作者对世界、对人生理解的实践化,不同的艺术风格实际上体现了艺术家对人生对现实世界的不同认识。

第二、通过临摹建立书法艺术欣赏和创作的艺术敏感性。

书法艺术敏感性的提高是一个需要时间积累的艰苦的践行过程。

每天没有一定量的临摹和书写,仅仅通过读贴和理论研究,艺术敏感性是无法建立起来的。

通过临摹,我们要深入到书法艺术的每一个细节,不仅要思考到这些细节,还有不断践行这些细节。

这些细节主要包括笔法的时间结构,点画的空间结构,章法的时空结构,作品的意象结构。

要通过不同要素的细微变化,体会书法的幽深与奥妙,从而为自己的艺术欣赏与创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该说,临摹的形似与神似仅是表面现象,根本是把握书法美的实质,临摹过程是凭借临摹对象解剖书法美的过程,这种立意高屋建瓴,胜过临摹过程主客二分的模式。

第三、通过临摹培养对书法艺术的研究能力。

临摹过程也是书法艺术的研究过程。

临摹过程需要理论的导引,理论怎么来,一是研究书法理论家的著作,其次是着力培养自己的分析、归纳、鉴别能力。

我们在临习一幅作品的时候,要善于从理论的高度,分析该作品的美学特质。

分析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分析差异性;二是分析同质性。

分析的维度至少有四种:一是用笔;二是点画;三是结字;四是章法。

分析作品就是从理论的角度来研究作品。

关于作品美学差异性分析,首先,我们要分析作品自身存在的差异性,如用笔在点、横、竖、撇、捺上有什么不同,不同的结体,其结字有什么不同,这是自身的差异性问题;其次,还要把这些细微的东西和其他的作品,甚至其他书法家的作品进行对比,找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

作品美学同质性分析是建立在差异分析的基础之上,有了差异性分析,我们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作品在艺术上的同质性。

特别是作品的风格问题,风格就是艺术细节的同一性,一位伟大的书法家必定是在艺术表现的细节上形成了自己统一的同质性。

如果有了这样一种研究的视角,我们的临摹就能够不断地提升境界。

第四、通过临摹确证自我。

孟子有“万物皆备于我”,康德有“人类为自然立法”。

道理都是一样的,我与外界是相互依存的关系,人类必须通过外在的这个“他者”来实现自己。

所以,临摹过程就是自我确证的过程。

书法临摹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对照范本书写的过程,也是各种因素杂和的以发现书法美为核心的复杂过程。

有些什么样的因素杂和在里面呢?一是生活因素。

书法临摹也是一种生活过程,在书法临摹中,通过美的发现这一中介,我们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就像打乒乓球,我们可以追求拿世界冠军,同时我们也可以通过打球的过程来体会生活的乐趣。

书法临摹也是如此,它是步入书法艺术殿堂的阶梯,也是我们借以体会人生乐趣的确证途径之一。

在书法临摹的过程中,我们通过笔墨的书写形式,把自我对象化,随着笔墨控制能力的不断提升,我们的确证感会更加强烈,书法临摹的意义也随之不断加强。

其次是信息交流的因素。

临摹过程是与他人交流书法艺术信息的过程。

有时候书法信息难以言说,唯有通过书法作品的观赏与临摹,我们能够达到与创作者心灵上的默契。

临摹达到形似或神似,根本上来说,是把临摹对象作为一个看得见的标准,然后通过达到这一标准来确证自我,从而形成主客体之间艺术信息的平衡。

从这一角度而言,临摹过程也是凭借作品来获得艺术信息的过程,在信息获取的过程中,主体通过不断地丰富与完善的信息来达到自我的对象化确证。

唯一需要注意的,我们不能依靠“自我确证”观来否定临摹的形似与神似,否定临摹的时间积累过程。

不要认为,只要是我临写了,就是一种自我的对象化确证,然后为自己的不认真与敷衍提供理论借口。

就像某些人错误地把随意过程理解为书法创作的自然状态一样,为自己的随便书写杜撰艺术表现的理论借口。

任意状态不是一种随便状态,对象化过程不一定就是完美的确证过程,这些过程都需要我们付出艰辛的体力和脑力劳动。

书法临摹的自我确证,需要我们牢牢把握一个核心,这就是通过思考书法的美感来找到一个完美的自我确证途径,任何侥幸与偷懒都是行不通的。

(版权谢建军所有,禁止借用)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