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二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二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这是优秀的教学反思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二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同伴学习从二年级开始,于今已经三年多,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耐心倾听、充分表达、合作分享的习惯;五年级开展“今天我开讲”的3分钟交流,基本达到90%以上的开讲率,学生从起初的羞于表达、不会表达到今天争先开讲、思路清晰、语言准确,已经初步具备数学表达的方法和能力。因此,从六年级上学期开始,班级开始实施“助教上岗制”,即以助教带学员的方式组成新的学习小组,以期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营造合作学习的场域;二是培养个体学习的能力,促进不同学习者的提升;三是构建多样化学习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学期助教的第一次上岗的教学任务是《数学思维训练课程》中的《二进制计数法》。

  一、学习任务分析:

  1、学习内容:初步认识二进制计数法,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互相转化的方法。(附例题及知识点如下)

  例1、把十进制数53(10)化成二进制数是多少?

  53(10)=(2)

  例2、把二进制数1111(2)化成二进制数是多少?

  1111(2)=1×23+1×22+1×21+1×20=8+4+2+1=15

  2、难点解析:

  (1)小学阶段认数以十进制计数法为基础,二进制计数法与十进制计数法进位原则与计数方法不同,旧知经验和思维定势会对二进制计数法的学习有影响。

  (2)通过二进制计数法与十进制计数法的比较,用短除法将十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用乘法将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数。但对方法的探究、理解和掌握,需要适时沟通两种计数法之间的联系,这是学习重点。特别是短除法中“怎样根据每一次除得的商记录二进制数?除到什么时候为止?记录的数分别代表二进制的哪一位?”乘法中“二进制数位分别代表2的几次方?”都将是学习难点。

  3、学习形式:采用助教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即助教课前提前自主学习,课上再对学员进行教学,时间30分钟。

  4、效果检测:学员汇报,再进行4题的随堂检测。

  二、分组学习情况记录:

  成员情况分析

  (助教+学员)

  学习过程记录

  学习效果反馈

  沈厚礽+卞雯婷

  1、沈数学尖子生,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善于表达,缺点是不够踏实。

  2、卞听觉型学习者,接受能力较强,缺点是不善表达,思维开放度不够。

  3、互补型小组

  1、助教准备工作不充分,对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到位,教学中出现错误,这与沈平时的学习状态基本吻合。

  2、学员听讲认真,提问不多。

  1、学员汇报二进制转化十进制,思路正确,表达清晰。

  2、两轮检测,正确率3/4,64+32+16+1=103计算出现错误。

  ※这一组合考虑调整

  龚一凡+齐雨轩

  1、龚习惯视觉型学习,思维缜密、考虑周全,缺点是不善表达。

  2、齐反应敏捷、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缺点是勤奋不足。

  3、互补型小组

  1、助教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演示法,符合其本身学习特点,边演示边解释的方法缓解了助教由于语言表达不畅而引起的紧张情绪。(课堂教学尽量避免指名回答,而应采用演示法反馈该生的学习情况)

  2、学员频繁提问,积极参与,使得小组学习气氛较为轻松。

  1、学员汇报十进制转化二进制的第二种方法,思路正确,表达清晰。

  2、两轮检测,正确率4/4.

  ※这一组合较为合适

  朱丽萱+宋瑾夕

  1、朱好胜心较强,乐于学习,缺点是耐力不够,面对困难容易退缩。

  2、宋听觉型+视觉型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缺点是不够细致。

  3、相似型组合

  1、助教课前有准备,讲解时主要以方法教学为主,算理解释较少。这一知识对于助教而言有一定难度,完全通过自学不能达成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通过两人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2、学员有独立思考,频繁质疑和发问,互动积极。整个学习后期,学员占主导地位。

  两轮检测,正确率3/4,出现错误是因为助教指导错误。

  ※这一组合考虑助教和学员交换

  王育聪+何曼青

  1、王反应敏捷、思维灵活,缺点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勤奋不足,数学基本功不扎实。

  2、何听觉型学习者,学习认真,缺点是思维不够开放。

  3、互补型组合

  1、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一组合相对比较温和,学习节奏比较平缓。2、助教课前有准备,学员也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交流中的难点不多。

  1、学员汇报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的第二种方法,思路正确,表达清晰。

  2、两轮检测,正确率3/4,计算出现错误。

  3、本期学习结束后,学员主动申请当助教。

  ※这一组合考虑调整,整体学习气氛比较温和。

  张浩宇+高俊洁

  1、张反应敏捷、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缺点是表达一般,勤奋不足。

  2、高勤奋刻苦,踏实肯学,缺点是思维一般,开放度不够。

  3、互补型组合

  1、助教的教学语言比较单薄,但学员听讲效率较高,且理解水平较高。

  2、学员的勤奋踏实积极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氛围。

  两轮检测,正确率4/4。

  ※这一组合较为合适。学习态度上互补,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李慕阳+李欣遥

  1、李课外学习提升自信,目前状态较好,缺点是思维不够开阔,表达能力一般。

  2、遥有,但因其专注度不够,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缺点是注意力分散,对自己要求较低。

  3、从性格上来看,李较温和,遥的自主能力则比较强,属于互补性;从学习上来看,李比较踏实,遥则比较松懈,也属互补型;从学习能力上看,都属于听觉型学习者,较为相似。

  学习过程中,两人互动频繁,助教的引导作用并不特别明显。

  1、两轮检测正确率4/4

  2、本期学习结束后,李欣遥申请担任第二期助教。

  ※这一组合考虑助教和学员交换

  何雨轩+杨磊+王乐涵

  1、何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较强,数学学习成绩比较稳定,缺点是不够专注,注意力比较分散。

  2、王学习能力尚可,好胜心强,对自己要求较高,缺点是学习中需要较多指导性的帮助。

  3、杨反应较快,缺点是注意力严重分散、没有耐心、畏难情绪严重,数学基本功较差。

  4、互补型组合

  1、助教讲解细致,指导清楚,特别能关注三人小组中较弱的学员,体现出较为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

  2、杨比较适合一对一的指导,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期的投入,过程转变较快,学习效果也较好。

  3、王在三人小组中,以听讲为主,发言较少,因被助教关注不够多,学习效果一般。

  两轮检测正确率4/4,学习效果较好。

  ※何+杨组合较为适合,王可以重新考虑配助教。

  宋晨星+胡一凡+董瑜

  1、宋勤奋踏实、乐于钻研、思维开阔,缺点是比较粗心。

  2、董勤奋不足、踏实不够,数学基本功较差,学习上需要督促,自主能力较差。

  3、胡是数学学困生,碎片化学习严重影响学习能力。

  4、互补型组合

  1、助教亲切耐心,步骤指导细致,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关注到组内两个学员。

  2、董基本能够在助教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胡需要助教一步一步的指导,但在学习后期明显有自信,速度提升。

  1、学员汇报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思路正确、表达清晰。

  2、两轮检测正确率3/4,计算出现错误。

  ※这一组合较为合适,助教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明显提升学员的自信心。

  三、助教模式初步结论:

  1、分组结论(8个组合,包括6个互补型组合和2个相似型组合)

  (1)6个互补型组合,主要是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上的互补,且成绩分布在班级平均水平两侧,差距较大,这样的一对一、一对二的组合更能促进学优生的积极引导作用,且一对一、一对二的.任务对学优生而言也并非太重(如果助教是一对三或以上,则相应教学难度会提升),同时也缓解了学困生因学习进程较慢、学习难点较多而产生的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这样的组合,学优生的主导地位明显,学困生主要在学优生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学习。

  (2)2个相似型组合,成员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当、性格特征也比较相似且成绩处于班级平均水平以上,相对比较稳定。这样的组合,在学习过程中,有较为频繁的互动,个体的主导地位并不特别明显,学习主要通过交流完成。

  (3)后期需要继续研究的是:相似型组合是否适合学困生组合或学优生组合?

  2、效果评估:

  (1)学习时间投入。

  1小时的学习时间分为两个版块,分别是30分钟左右,第一版块是助教指导学员学习,第二版块是学员汇报并接受检测。与传统授课法相比,时间大约增加20分钟。

  (2)学习过程监控。

  活动一:助教课前自主学习,其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助教指导学员学习之前,助教与助教间、助教与教师间没有任何交流。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助教自主学习的能力、呈现思维的多样性与开阔性,培养助教多样化学习(看书自学、网络学习、请教家长等)的能力,同时也促进责任意识的养成。

  活动二:助教指导学员学习过程中(20分钟左右),通过互动交流,会出现在先前自学中没有出现的困惑,这时组织第一次交流(3-5分钟)——助教间的交流纠错,明确知识点。这一次交流后各助教继续指导学员学习(5-10分钟),以便解决前期学习出现的问题。

  活动三:学员汇报的目的主要是强化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是对小组学习效果的反馈,同时也是分享与提升的过程。

  (下图)十进制转化成二进制,呈现三种不同的算法。左上是利用二进制的位值原则来拆分转化;左下和右都是通过连续÷2所得的余数来转化,但两种方法的计算形式有所不同。

  (下图)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的方法,根据二进制的位值原则,将每一位转化成十进制数再相加。方法相同,但计算形式有所不同。

  助教的课前自主学习具体个体性,因此方法不会完全相同,即体现的思维的独特性;而学员的汇报则更多的是提供多种思路进行分享交流,从而实现由个体学习上升为共享提升。

  (3)检测情况反馈。

  从两轮检测数据可见,28/32的正确率,特别是平时学习能力较弱的特殊学生,也能独立完成检测,达到75%的正确率,与传统授课法相比,效率有明显提升。

2、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应用题的教学是小学一至六年级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中出现问题最多的内容。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教师们的重视,特别是到了六年级要学习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它是小学毕业考试的必考内容。一些老教师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的方法,如“是、占、比、相当于后面是单位“1”;知“1”求几用乘法,知几求“1”用除法”等等。这些方法看似行之有效,在一定意义上也为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了帮助。但长此以往,学生便走上了生搬硬套的模式,许多同学在并不理解题意的情况下,也能做对应用题。然而在这种教学方法指导下获得的知识是僵化的,许多学生虽然会熟练的解答应用题,但却不会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运用,原因在于他们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不是以标准形式的应用题出现,在这里找不到“是、占、比、相当于”,也就找不到标准量,学生因此无从下手。

  而我教学时,所说的话并不多,除了“谁能说出这一题的数量关系式?”“谁会解答?”“还有其他的方法吗?”“说说看”“有没有不同的意见”等激励和引导以外,教师没有任何过多的讲解,当学生一次听不明白,需要再讲一遍时,我也只是用肢体语言(用手势指导学生看图)引导学生在自己观察与思考的基础上明白了算理。学生能思考的,我决不暗示;学生能说出的,我决不讲解;学生能解决的,我决不插手。由于我在课堂上适时的“隐”与“引”,为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舞台,使他们真正成为科学知识的探索者与发现者,而不是简单的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的教学,可以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我把分数除法应用题中的例题与“试一试”结合起来教学,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对比,亲自感受它们之间的异同,挖掘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从而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省去了许多烦琐的分析和讲解。我在教学中准确把握自己的地位。我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学生学习的帮助者、激励者和课堂生活的导演,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生本主义教育思想。

  在巩固练习中,我通过鼓励学生根据条件把数量关系补充完整,看图列式、编题,对同一个问题根据算式补充条件等有效的练习,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从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倒数的意义的教学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为后面学习分数除法的准备,这节课的内容主要包含两部分:

  一是倒数的意义,二是求倒数的方法,内容看似简单但是我却把“小事情做出了大文章”.

  本节课我从几方面入手:一是创设了恰当的问题情境,使数学研究直逼数学的本质,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虽然和生活联系密切,但数学真正的发展却来源于数学自身。本节课紧紧抓住这一点,先是让学生回忆数的运算的一些非常重要的规律”比如:一个数和1相乘还得原数;一个数和零相乘结果得0;一个数除以它本身结果得多少,让学生明确:在运算中两个数的关系往往有非常稳定的规律,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两个数的关系,从数学发展源头入手,单刀直入,直逼数学的内容,让学生体会数学方法的一致性,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我注重学生的思维推进有效的实现概念的自我建构。在学生观察出教师出示的两个数的关系时,教师适时的抛出问题:在这个概念中你觉得那个词比较关健,引到学生的思维逐步推进,顺利的解决了“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这三者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紧接着通过探究0和1的倒数问题,使学生的思考进一步深刻,从而使学生对倒数的概念完成了真正的意义上的自我建构。

4、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分数除法》教学反思五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教学分数除以整数时,课堂上,我帮助学生首先理解了分数除法的意义,接着出示例题:把1米长的铁丝平均分成3段,每段长多少米?学生列出算式后,接着探究算法。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经过思考后,争先恐后地说出了5种算法。学生的每种算法把算理都解释得非常清楚。我也被学生的情绪带动起来,对他们的每种算法不由得说:“你的想法真独特”。学生也被他们自己能够想出多种算法所鼓舞着。我接着让他们继续计算,使学生发现上述的方法并不适用于所有的计算题目。只适合于用乘倒数和商不变的性质解决。通过讨论归纳出:分数除以整数(0除外)等于乘这个数的倒数是最具普遍性的方法。学生获取的这个结论是在自己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得出的:他们通过计算实践,逐步明确通用的方法只有两种(即乘倒数和运用商不变的性质)。

  下课以后,我回忆这一节充满了学生思维智慧的数学课,使我感悟颇深。《新课标》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教学中只有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优化学习过程,才能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往往是代替学生发言,代替学生思维,代替学生说出结论,这根本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久而久之会慢慢抹煞孩子的创新意识。在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不代替学生去思维。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怕学生思考,会出现思维分散,偏离重点,尤其是一些公开课,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这实际上是教师缺乏对学生的正确引导,导致不敢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最后只能自己替学生思考、归纳、总结。计算教学要体现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鼓励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把思考的空间留给学生。在本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思维的开放性,充分让学生自己去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去寻找解决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长期的训练,已能通过各种思维去寻找解决的办法。每种方法都可以看作是一种创新意识的体现。我认为这样的思维活动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对学生理解数学是非常重要的。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课本上现成的结论,而是一个亲自参与的充满丰富思维活动的实践和创新的过程。同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对学生的评价,力争做到评价及时、准确。促使每个学生自主地发展,逐步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创新的能力,全面提高素质。

5、《科学计数法》教学反思

  1、本节课一开始通过的意义和规律的复习,使学生明白一些大于10的数也可以这样表示,但究竟该怎么表示,有什么规律?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来解决这一难点,也使学生明白一点大于10的数可以表示成a×的形式,其中1a<10,n是正整数。

  2、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小组讨论,师生间的合作与交流,解决了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让每个学生能从同伴的"交流中获益,同进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动口能力和归纳能力。

  3、书的例题只有一题,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大数,至于已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它的原数是什么这种例题,书上并没有出现,为此教学时增加补充例题,更进一步地让学理解指数n与整数位的关系:n=整数位-1。

  4、数感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我们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出学生能力的生成点,数感的养成也是一样,让学生通过观察、计算、演练进一步体会数感。

6、计数原理教学反思

  本节课主要讲解《计数的基本原理》第一课时的内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把握两计数原理的概念和推广,会用两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该课的重点部分在于理解两原理的区别与联系。难点在于根据不同的实际问题要选择不同的原理来操作。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也是这样安排的。授课过程中结合高二学生准备就业的`特点,采用了一个面试的故事贯穿始终。分别从选拔学生去面试的方法、面试时的注意事项、面试成功后的欢送等方面分别引入及应用了分类计数原理及分步计数原理。然后通过两组练习,强化两个计数原理,从而让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认识基础上,通过对基础的把握,和自身思维的发挥,让学生发现问题,推广结论,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题,老师只是作为引入的桥梁。

  为了降低难点,解决重点,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增加了一些活动讨论的设置,让学生自己动手,小组合作去发现规律、总结规律,最后得出结论。本着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再合作的思想,让学生通过活动学习知识,通过讨论升华知识,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同时,我也感觉到本节课的设计有不妥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

  1、对问题的分析过多,虽说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的理解问题,但是这样也就减少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的时间,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完全放手,让学生自我学习。

  2、要深入挖掘题目的价值。前面几个引例数据较简单,学生反应很快,没有来的及进一步挖掘题目中隐含的知识,以致于学生学生被动的接受,对概念的理解不是很深刻,可以改为让学生下定义,师生共同讨论的形式给学生以思维想象的空间,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自主探究。

  总之,新课程的课堂教学要让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来,充分展现自己的个性,施展自己的才华,使学生在参与和体验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实践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教师还要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探究的环境,营造探究的氛围,促进探究的开展,把握探究的深度,评价探究的效果。

7、计数原理教学反思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是排列组合问题的最基本的原理,是推导排列数、组合数公式的理论依据,也是求解排列、组合问题的基本思想。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类”问题,其中各种方法相对独立,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都可以完成这件事;而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针对的是“分步”问题,各个步骤中的方法相互依存,只有各个步骤都完成后才算做完这件事。

  运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与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的注意点:

  分类加法计数原理:首先确定分类标准,其次满足:完成这件事的任何一种方法必属于某一类,并且分别属于不同的两类的方法都是不同的方法,即"不重不漏"。

  分步乘法计数原理:首先确定分步标准,其次满足:必须并且只需连续完成这n个步骤,这件事才算完成。

  但是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不知是使用哪个原理,他们会尝试着先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然后看教师的反应(反馈),有时教师一个皱眉,就会让学生意识到在原理的选用上产生了谬误,从而改用另一个(原理);而教师在面对学生的错误时,也常常会“断喝”——“想一想,到底是‘分类’,还是‘分步’?这会给学生一个强烈的暗示:“我的方法选择错了”,因此教师不应在学生面对问题时问“到底是‘分类’、还是‘分步’?”,而应当引导学生构建方法,根据方法的特征来选择所适用的原理。

8、《表内除法》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表内除法(一)主要是讲清楚除法的含义,使学生知道除法的两种分法:一种是把一个数按照几个作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另一种是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学生对这两种分法容易发生混淆。在教材中先讲第一种分法,因为这种分法比较容易理解。

  本节课就是除法初步认识的第一节课,所以除法的认识我就从“分一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第一层次的“分”是在新授的一开始;提出分的要求:要全部分完,你们小组想怎么分就怎么分?结果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相同(如每4个一份,有3份;每2个一份,有6份等等;)还有的小组分成每份的个数都不相同。在这里我就肯定他们的每种分发都是正确的`。再让他们仔细看看黑板上的三种分发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们立刻发现其中两种分发有相同的地方就是每份的朵数相等。此刻我就顺势往下,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分发。

  第二层次的“分”是在学生已了解了一个数可以按照几个为一份,就能分成多少份的基础进行的。我设计的花朵个数是12个,就可以让学生充分去分一分,最后得出共有六种分法。

  整节课我感到还可以让每个学生们动一动,但由于时间、学具等因素的制约,所以有个别学生其实一直在一边观望,不知所以然。今后在教学中将调动每个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9、《古人计数》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我和王珊珊老师“同题同构”师徒结对的一节课,我们通过分析教材、形成初步教学设计、试上课、修改教学设计、验证、再次修改,最终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我们创设了“古人计数”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通过摆11根小木棍,引导学生总结出: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表示1个十,即10个一=1个十。接着在学生理解了10个一就是1个十的基础上,借助计数器帮助学生理解数位。让学生在拨一拨,说一说中进一步理解数位。

  反思“古人计数”这节课,我觉得有以下几点成功与不足之处:

  第一,在教学中我力求以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地操作、交流、讨论,体验、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但是这节课没有让学生经历动手摆小棒的过程,所以他们对10个一就是1个十的理解还是不够深入。

  第二,整堂课我十分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比如说,为了进一步认识“10个一就是1个十”,我请全班同学读这句话,并注重请个别同学、全班同学都说一说数的组成,如“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让学生认识11—20各数的意义,使学生感受自主学习新知的乐趣,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

  第三,一年级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的思维为主,无论是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还是兴趣激发,我们都应该抓住学生思维的特点,那就是从直接感知实物过度到表象的思维过程。教师的直观演示对帮助学生由形象思维过度到抽象思维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自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以增添数学教学的形象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的多种感官一起参加学习活动,促进知识技能的内化。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认识到,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做到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做到不让任何一个学生掉队,而且要更加仔细地研究教材、教法以及学法,突出重难点进行教学。

10、二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

  同伴学习从二年级开始,于今已经三年多,学生已经初步养成耐心倾听、充分表达、合作分享的习惯;五年级开展“今天我开讲”的3分钟交流,基本达到90%以上的开讲率,学生从起初的羞于表达、不会表达到今天争先开讲、思路清晰、语言准确,已经初步具备数学表达的方法和能力。因此,从六年级上学期开始,班级开始实施“助教上岗制”,即以助教带学员的方式组成新的学习小组,以期实现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强化自主学习的意识,营造合作学习的场域;二是培养个体学习的能力,促进不同学习者的提升;三是构建多样化学习模式,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本学期助教的第一次上岗的教学任务是《数学思维训练课程》中的《二进制计数法》。

  一、学习任务分析:

  1、学习内容:初步认识二进制计数法,掌握二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互相转化的方法。(附例题及知识点如下)

  例1、把十进制数53(10)化成二进制数是多少?

  53(10)=(2)

  例2、把二进制数1111(2)化成二进制数是多少?

  1111(2)=1×23+1×22+1×21+1×20=8+4+2+1=15

  2、难点解析:

  (1)小学阶段认数以十进制计数法为基础,二进制计数法与十进制计数法进位原则与计数方法不同,旧知经验和思维定势会对二进制计数法的学习有影响。

  (2)通过二进制计数法与十进制计数法的比较,用短除法将十进制数转化成二进制数,用乘法将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数。但对方法的探究、理解和掌握,需要适时沟通两种计数法之间的联系,这是学习重点。特别是短除法中“怎样根据每一次除得的商记录二进制数?除到什么时候为止?记录的数分别代表二进制的哪一位?”乘法中“二进制数位分别代表2的几次方?”都将是学习难点。

  3、学习形式:采用助教一对一的教学方式。即助教课前提前自主学习,课上再对学员进行教学,时间30分钟。

  4、效果检测:学员汇报,再进行4题的随堂检测。

  二、分组学习情况记录:

  成员情况分析

  (助教+学员)

  学习过程记录

  学习效果反馈

  沈厚礽+卞雯婷

  1、沈数学尖子生,思维灵活、反应敏捷、善于表达,缺点是不够踏实。

  2、卞听觉型学习者,接受能力较强,缺点是不善表达,思维开放度不够。

  3、互补型小组

  1、助教准备工作不充分,对知识点没有完全掌握到位,教学中出现错误,这与沈平时的学习状态基本吻合。

  2、学员听讲认真,提问不多。

  1、学员汇报二进制转化十进制,思路正确,表达清晰。

  2、两轮检测,正确率3/4,64+32+16+1=103计算出现错误。

  ※这一组合考虑调整

  龚一凡+齐雨轩

  1、龚习惯视觉型学习,思维缜密、考虑周全,缺点是不善表达。

  2、齐反应敏捷、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缺点是勤奋不足。

  3、互补型小组

  1、助教采取的教学方式是演示法,符合其本身学习特点,边演示边解释的方法缓解了助教由于语言表达不畅而引起的紧张情绪。(课堂教学尽量避免指名回答,而应采用演示法反馈该生的学习情况)

  2、学员频繁提问,积极参与,使得小组学习气氛较为轻松。

  1、学员汇报十进制转化二进制的第二种方法,思路正确,表达清晰。

  2、两轮检测,正确率4/4.

  ※这一组合较为合适

  朱丽萱+宋瑾夕

  1、朱好胜心较强,乐于学习,缺点是耐力不够,面对困难容易退缩。

  2、宋听觉型+视觉型学习者,自主学习和自我管理能力较强,缺点是不够细致。

  3、相似型组合

  1、助教课前有准备,讲解时主要以方法教学为主,算理解释较少。这一知识对于助教而言有一定难度,完全通过自学不能达成算理和算法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因此小组合作学习尤为重要,通过两人的互动、交流可以更好地提升学习效果。

  2、学员有独立思考,频繁质疑和发问,互动积极。整个学习后期,学员占主导地位。

  两轮检测,正确率3/4,出现错误是因为助教指导错误。

  ※这一组合考虑助教和学员交换

  王育聪+何曼青

  1、王反应敏捷、思维灵活,缺点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差,勤奋不足,数学基本功不扎实。

  2、何听觉型学习者,学习认真,缺点是思维不够开放。

  3、互补型组合

  1、整个学习过程中,这一组合相对比较温和,学习节奏比较平缓。2、助教课前有准备,学员也有一定的认知经验,交流中的难点不多。

  1、学员汇报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的第二种方法,思路正确,表达清晰。

  2、两轮检测,正确率3/4,计算出现错误。

  3、本期学习结束后,学员主动申请当助教。

  ※这一组合考虑调整,整体学习气氛比较温和。

  张浩宇+高俊洁

  1、张反应敏捷、数学思维能力较强,缺点是表达一般,勤奋不足。

  2、高勤奋刻苦,踏实肯学,缺点是思维一般,开放度不够。

  3、互补型组合

  1、助教的教学语言比较单薄,但学员听讲效率较高,且理解水平较高。

  2、学员的勤奋踏实积极影响到小组学习的氛围。

  两轮检测,正确率4/4。

  ※这一组合较为合适。学习态度上互补,能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

  李慕阳+李欣遥

  1、李课外学习提升自信,目前状态较好,缺点是思维不够开阔,表达能力一般。

  2、遥有,但因其专注度不够,效果不是特别明显,缺点是注意力分散,对自己要求较低。

  3、从性格上来看,李较温和,遥的自主能力则比较强,属于互补性;从学习上来看,李比较踏实,遥则比较松懈,也属互补型;从学习能力上看,都属于听觉型学习者,较为相似。

  学习过程中,两人互动频繁,助教的引导作用并不特别明显。

  1、两轮检测正确率4/4

  2、本期学习结束后,李欣遥申请担任第二期助教。

  ※这一组合考虑助教和学员交换

  何雨轩+杨磊+王乐涵

  1、何学习能力、管理能力较强,数学学习成绩比较稳定,缺点是不够专注,注意力比较分散。

  2、王学习能力尚可,好胜心强,对自己要求较高,缺点是学习中需要较多指导性的帮助。

  3、杨反应较快,缺点是注意力严重分散、没有耐心、畏难情绪严重,数学基本功较差。

  4、互补型组合

  1、助教讲解细致,指导清楚,特别能关注三人小组中较弱的学员,体现出较为优秀的管理组织能力。

  2、杨比较适合一对一的指导,从开始的拒绝到后期的投入,过程转变较快,学习效果也较好。

  3、王在三人小组中,以听讲为主,发言较少,因被助教关注不够多,学习效果一般。

  两轮检测正确率4/4,学习效果较好。

  ※何+杨组合较为适合,王可以重新考虑配助教。

  宋晨星+胡一凡+董瑜

  1、宋勤奋踏实、乐于钻研、思维开阔,缺点是比较粗心。

  2、董勤奋不足、踏实不够,数学基本功较差,学习上需要督促,自主能力较差。

  3、胡是数学学困生,碎片化学习严重影响学习能力。

  4、互补型组合

  1、助教亲切耐心,步骤指导细致,能够合理分配时间关注到组内两个学员。

  2、董基本能够在助教的指导下,独立完成学习任务。

  3、胡需要助教一步一步的指导,但在学习后期明显有自信,速度提升。

  1、学员汇报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思路正确、表达清晰。

  2、两轮检测正确率3/4,计算出现错误。

  ※这一组合较为合适,助教的引导作用非常明显,特别是明显提升学员的自信心。

  三、助教模式初步结论:

  1、分组结论(8个组合,包括6个互补型组合和2个相似型组合)

  (1)6个互补型组合,主要是学习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上的互补,且成绩分布在班级平均水平两侧,差距较大,这样的一对一、一对二的组合更能促进学优生的积极引导作用,且一对一、一对二的.任务对学优生而言也并非太重(如果助教是一对三或以上,则相应教学难度会提升),同时也缓解了学困生因学习进程较慢、学习难点较多而产生的胆怯心理和畏难情绪。这样的组合,学优生的主导地位明显,学困生主要在学优生的指导下进行模仿学习。

  (2)2个相似型组合,成员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相当、性格特征也比较相似且成绩处于班级平均水平以上,相对比较稳定。这样的组合,在学习过程中,有较为频繁的互动,个体的主导地位并不特别明显,学习主要通过交流完成。

  (3)后期需要继续研究的是:相似型组合是否适合学困生组合或学优生组合?

  2、效果评估:

  (1)学习时间投入。

  1小时的学习时间分为两个版块,分别是30分钟左右,第一版块是助教指导学员学习,第二版块是学员汇报并接受检测。与传统授课法相比,时间大约增加20分钟。

  (2)学习过程监控。

  活动一:助教课前自主学习,其学习水平和掌握程度具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在助教指导学员学习之前,助教与助教间、助教与教师间没有任何交流。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助教自主学习的能力、呈现思维的多样性与开阔性,培养助教多样化学习(看书自学、网络学习、请教家长等)的能力,同时也促进责任意识的养成。

  活动二:助教指导学员学习过程中(20分钟左右),通过互动交流,会出现在先前自学中没有出现的困惑,这时组织第一次交流(3-5分钟)——助教间的交流纠错,明确知识点。这一次交流后各助教继续指导学员学习(5-10分钟),以便解决前期学习出现的问题。

  活动三:学员汇报的目的主要是强化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是对小组学习效果的反馈,同时也是分享与提升的过程。

  (下图)十进制转化成二进制,呈现三种不同的算法。左上是利用二进制的位值原则来拆分转化;左下和右都是通过连续÷2所得的余数来转化,但两种方法的计算形式有所不同。

  (下图)二进制转化成十进制的方法,根据二进制的位值原则,将每一位转化成十进制数再相加。方法相同,但计算形式有所不同。

  助教的课前自主学习具体个体性,因此方法不会完全相同,即体现的思维的独特性;而学员的汇报则更多的是提供多种思路进行分享交流,从而实现由个体学习上升为共享提升。

  (3)检测情况反馈。

  从两轮检测数据可见,28/32的正确率,特别是平时学习能力较弱的特殊学生,也能独立完成检测,达到75%的正确率,与传统授课法相比,效率有明显提升。

二进制计数法教学反思这篇文章共字。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