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朝往事:建文帝朱允炆,仅在位四年,他都干了些什么

历史明朝往事:建文帝朱允炆,仅在位四年,他都干了些什么

引导语:提到朱允炆,很多人心里都会有这样一个形象:朱允炆呆萌、温柔而且没有政治头脑。史料记载,朱允炆的年号、庙号直到乾隆时期才被正式承认下来(后来的南明其实也承认过朱允炆身份,但南明不是史学界所认可的正式朝代)。那么这个在位仅仅四年的皇帝到底干了些什么呢,四年皇帝身份又被谁从明朝的宗庙之中抹去了呢?

文官改制,将文官的品级提升,削弱了武将的地位。这虽然能让文官受压抑的情况好转,且能为朱允炆的军事智囊团提供良好的来源和补充,但是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军事实力的削弱,这跟重视武力,长期在外带兵打仗的朱棣是不能比的。而且朱允炆削藩主要派遣的也都是文官,这对于整个削藩的大业是不利的。因为文官的改制,这让朱允炆受到的儒学思想越发加深,所以后来很多政策都有浓厚的儒学色彩,包括重儒生,开大科举,全民尊儒,这些在当时都蔚然成风。在周围文人的影响下,朱允炆的很多政策都是有利于百姓的,尤其是重视农作,减免田租之类的举措可以说是很得民心的。

但是朱允炆还有一些举措是属于难以实现的构想,比如恢复了周朝的井田、大部分改变官员以及侍从的称号头衔,以及想当然的打压藩王。

朱允炆的削藩事业从一开始就弄错了方向。与其他的皇帝有所区别的是,其他皇帝都是先巩固好地位,然后从弱到强慢慢蚕食诸王的权力,例如康熙,或者是像刘邦一样开个宴会大家一起喝喝酒聊聊天,说说心里话,然后直接收回权力。但是朱允炆不一样,刚上台自家后院都还不稳当,就开始迫不及待地削藩;更不幸的是,在削藩过程中听信手下的计策,想要杀鸡儆猴,却偏偏选择了最难搞定的藩王,自己的实力没展现出来,反倒让对方咬了一口损失惨重;明明看出来自己的叔叔燕王朱棣心怀不轨,却还不闻不问坐视他发展壮大。不得不说,朱允炆在刚上台之后做的事情实在是太过于急切了,没有权衡好敌我力量就贸然行动,这是最不明智的地方。

回头再看下清朝康熙擒拿鳌拜,那属于温水煮青蛙式。如果朱允炆能够耐住一点性子,先稳定好皇位稳定住藩王的心,那么他的结局不可能这么惨,朱允炆的这一系列无脑举措,注定了会遭到藩王们的反抗。朱棣虽然没有得到正统身份的承认,但是人家的实力积累在那里,而他也在夺得皇位之后抹去了朱允炆的年号。

总结:朱允炆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呢?它告诉了我们积累和选择的重要性。前期的朱允炆如果能够慢慢来,采取步步蚕食稳扎稳打的策略,削藩也未必不可能,如果真的成了,他也许会成为一个亲民爱民的好皇帝。但是历史毕竟已成为过去,没有那么多如果,朱允炆就是因为没有认清形势所以一败涂地。所以,生活中我们无论做什么,首先要分析形势,然后静心思考,精心布局,只有这样才能够长久发展。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