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承佑:无能还无知,一天杀3宰相,结果害人害己

刘承佑:无能还无知,一天杀3宰相,结果害人害己

五代十国时期,四方动荡,出现了一个不过四年多建国历史的国家,称后汉。在以军事力量为立国基础的动荡时代,统治者都希望把军权紧紧地握在自己手中,但是有此心却没有这样的能力,就算是手握重兵,也难逃覆灭的命运。

后汉末主汉隐帝刘承佑,胸无点墨,无治国之才,朝中大臣皆不认可他的能力。

陪着先帝南征北战打下后汉江山的臣子,本奉命辅佐于其右,但是刘承佑却听信谗言,将朝中忠心之人尽数屠尽,最后害人害己,葬送了自己的性命和王朝。

却阴差阳错接手江山

后汉一共就两位君主,一个是建立后汉的刘知远和一个葬送后汉江山的刘承佑。刘承佑本来就不是后汉高祖刘知远所心仪的继承人,对刘承佑也没有加以统治者治理能力的培养。

刘知远本意是希望自己的长子刘承训继承皇位,刘承训年纪稍长,经验更加丰富,为人老成干练,而且颇有治世之才,贤明能干。

但是天不遂人愿,刘承训因病去世,不久后刘知远也相继去世,只剩下刘承佑

刘承佑那时还年少,在刘知远去世时都没有被封王,并且才能一般,但是毕竟是刘知远留下的唯一健康的血脉。因此,众大臣只能拥立才能让他们不甚满意但是却便于控制的刘承佑登基。

虽然刘承佑顺利登基,却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权力。当时朝中尽数兵权掌握在郭威手中,话语权尽数被几位宰相垄断。

比如说朝中比较有威望的老臣杨邠,就时常制约着刘承佑的行为,刘承佑几乎没有能够自己做主的事情

比如刘承佑欲任李太后之弟李业为宣徽使都要先暗地里询问过杨邠的意见,而且杨邠为了防止李太后家族势力在朝中增加压制他的势力,便回绝了刘承佑的想法。

在古代封建社会,皇权高于一切的时代,皇帝想要任命一个官吏都需要看朝臣的脸色,并且还被拒绝了,可见其权力之弱。

除此之外,包括刘承佑册立后妃的事情,杨邠都要横插一脚,从朝廷到后宫,刘承佑几乎都被杨邠管控住,无疑就如同傀儡一般。

听信宠臣谗言试图撼动大树

刘承佑坐上皇位后,以杨邠、史弘肇、王章、苏逢吉和郭威五个老臣为代表辅佐其左右。五个人是两朝元老,功高震主,虽然受先帝命要辅佐刘承佑,但是几个人几乎都将刘承佑当成傀儡,并没有真正将其当成皇帝来尊敬。

就拿杨邠来说,他虽然忠心,决心拥护后汉王朝的刘姓,但是在他对刘承佑的态度来看就知道,他绝非尊敬刘承佑之人

一方面,这些大臣为建立后汉立下了汗马功劳,一方面他们历经两朝,在朝中势力不倒,根基深厚,新帝登基,手中没有权力,也没有在朝中站稳脚跟,对于他们而言只是名义上维持后汉的"普通人"而已。

刘承佑虽然年龄不算大,也没有权力傍身,但是并不代表他没有野心和反抗的想法。

刘承佑毕竟是皇帝,在朝中受尽杨邠等大臣的压制,面临外敌来犯时他还没有一兵一卒用以抵抗,几乎举国上下的兵权全部都集中到了郭威手中。

刘承佑在认识到了自己手中无实权只能受人宰割后,决心想要收回兵权。

但是手握兵权的大将和在朝中唇枪舌战的文官不同,文官靠人脉关系在朝中立于不败之地,而武将只要有足够强大的兵力和作战能力,就能够受到敬仰。

就这样,刘承佑的夺回兵权的计划彻底失败不说,还彻底将后汉王朝让给了其他人,郭威在做了几年监国大臣后,拥兵自重,称帝登基,史称后周。那位无才无德的傀儡皇帝,最终被自己不切实际的野心打败,失了性命也失了天下。

历史上的年少登基的皇帝不止刘承祐一个,但少年帝王纵使再天赋异禀,身边也一定少不了忠臣辅佐左右

刘承佑接手后汉时,后汉根基本就不稳固,朝中大臣还蔑视他的地位,刘承佑既没有忠臣辅佐也没有权力,形如傀儡。一个没有才能,没有遇上好时代的帝王,终究会沦为权力争夺的牺牲品。

刘承佑登基时权力几乎被架空,被宠臣利用他渴望收回权力的心理,促使其贸然对手握重兵的郭威下手。

而刘承佑不分析局势便对朝臣随意下手完全就是将自己推向了深渊。他有野心却没有能力,在自己力不能及的范围下强求自己掌握不住的权力,最终落得个得不偿失的下场。

想要扳倒武将,并非简单的事情,郭威不仅手握重兵,而且威望十足,是先帝唯一信任的臣子,刘承佑虽然急于收回兵权,但是心中始终充满忌惮。

到了明事理的年纪,刘承佑站在皇帝的角度来看,无论如何都应该收回朝中的话语权和地方的兵权,兵权不能轻易动,刘承佑就先将矛头指向了朝中三位位极人臣的拥有丞相职能的两朝元老

但是刘承佑自登基开始就一直受到压制,为何会突然反抗想要摆脱傀儡身份,连续诛杀三位朝中重臣呢?这和后汉时期国内的政治权力斗争有关联,后汉根基不稳指的不仅仅是周边势力虎视眈眈,更重要的还是朝中风云激荡,几位朝臣为了获取更多的政治权力而互相对抗,形成了几个派别

杨邠一派虽然嚣张并且耿直,但是确实对后汉忠心耿耿,和杨邠对立的一派以苏逢吉为首,苏逢吉擅长曲意逢迎,受到刘承佑的宠爱。

在苏逢吉等人的构陷下,刘承佑先后将三位不尊重自己的皇威的丞相诛杀,也就是杨邠、史弘肇和王章三人。

一天诛杀三位朝臣,而且是两朝元老,是先帝委任其辅导新帝的顾命大臣,这在历代王朝中都是极其稀有的政变。

诛杀这三位丞相意味着原就不稳定的后汉朝廷失去了三个顶梁柱,,而一直受奸臣控制和影响的刘承佑,并没有意识到后汉朝中发生的微妙变化,反而接着将矛头指向了郭威。

最终自食其果

郭威当时官拜枢密使,手中掌管着后汉尽数兵力。刘承佑为了削弱其军权,在三镇之乱时故意不派遣郭威出兵,而是命自己信任的宠臣去镇压战乱。

但是一直拖延了一年多的时间都没有能够成功镇压地方起义。刘承佑无可奈何,只得请郭威出兵,郭威迅速便拿下了三镇,保卫了后汉的江山社稷。

后来,刘承佑见郭威的势力越来越大,便和自己的宠臣密谋构陷郭威,结果直接造成了郭威为了自保而谋反

刘承佑借此机会先是诛杀殆尽除了郭威以外的郭氏族人,而后又和郭威对峙。但是郭威的势力明显更加强大,迅速地控制住了整个后汉王朝,后汉大势已去,刘承佑也在战乱中被他的宠臣杀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