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

釉上彩和釉下彩的区别是什么

区别:

一、绘彩时间不同

釉上彩用各种彩料在已经烧成的瓷器釉面上绘制各种纹饰

釉下彩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即半成品)上绘制各种纹饰

二、烧制次数不同

釉上彩要经过两次烧制,而釉下彩只需要一次烧成。

三、历史起源不同

釉上彩绘瓷历史久远。

北齐武平六年范粹墓就曾出土相当精美的白彩绿彩器,在许多晋青器上也能看到赫彩点饰。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汉末三国时期,不过当时只是以赫色颜料简单地点彩来装饰瓷器,还没有刻意地绘制纹饰。

真正的釉下彩绘瓷应在唐代。

扩展资料

一、釉上彩的主要品种

釉上五彩,粉彩是釉上彩。

釉上釉下混合彩是先烧成釉下彩(即在瓷胎上直接绘画图案,罩透明釉高温一次烧成,主要是青花) ,然后再在适当的部位涂绘釉上彩,入炉低温二次烧成。

青花矾红彩,斗彩、青花五彩都属于釉上釉下混合彩。

最终形成青花类、色釉瓷类、彩瓷类三大系列。

彩料品种多,色调丰富,纹样稍凸出,操作较釉下彩简便。

但画面光亮度较差,长久使用后易磨损变色;受酸性食物侵蚀会溶出铅、镉等毒性元素。

主要品种有五彩、粉彩、新彩、珐琅彩、墨彩、描金等。

二、釉下彩的分类

1、青花

釉下彩的一种品种。

用含有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在瓷胎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烧成白地蓝花,故名。

唐代河南巩县窑已有烧制。

明代景德镇青花瓷发展到最高的阶段,以其胎釉洁润、彩色鲜艳的特点而成为主流瓷,并且长达六百年盛行不衰。

清代景德镇青花瓷以康熙朝制品为最佳。

雍正、乾隆时期,青花已无法再烧出康熙青花的宝蓝色。

青花瓷的出现据说是陶工们曾用毛笔彩绘了黑花和釉黑红,经过辛勤的劳动实践,找到了钴土矿,陶工又用毛笔把它彩绘在坯件上,再在绘了花纹的坯件上罩了一层白釉。

这样,比以往的印、刻花更鲜明的“青花”,就在景德镇特有的瓷器上出现了,这就是青花瓷器。

从青料的种类来分,包括苏麻离青、平等青(陂唐青)、石子青、回青、浙青、珠明料和化学青料等,各类青料的产地、颜色、使用年代都有较大差别,是鉴别各朝代青花的标准之一。

2、釉里红

釉下彩品种之一。

以氧化铜为着色元素,在瓷胎上彩绘,施釉后经高温焙烧而成,白地红彩,红彩在釉下,故名。

始于元代景德镇窑。

釉里红瓷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大阶段:第一阶段从元代釉里红产生,到明宣德朝发展到高峰,明中期后衰退以至晚期停产。

明代末年,民窑又开始试烧釉里红瓷器,但大多色泽不纯正。

第二阶段从清康熙朝起恢复生产,到雍正朝发展到高峰,之后又逐渐走下坡。

3、色彩合成

在一件瓷器上同时用青花和釉里红两种色彩装饰,故名。

画面由红、蓝两色组成,二者相互衬托,相得益彰,俗称“青花加紫”。

另外,有用釉上绿彩代替青花,或用釉上矾红彩代替釉里红的工艺,装饰效果也宛若青花釉里红,但毕竟是另一种彩釉了,亦不如青花釉里红瓷名贵。

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由于烧成难度大,一直被视为我国古瓷的名贵品种。

明清时色彩更加绚美,所绘龙、凤、缠枝花卉等,十分绮丽。

4、釉下五彩

清光绪三十三、三十四年间,湖南瓷业学堂研制出黑、蓝、红、褐、绿五种高火釉下彩颜料,醴陵从此烧制出名扬天下的釉下五彩瓷。

湖南瓷业公司在成立初期的十几年中,由于不惜工本制造上等瓷器,所以出品优良、画工精美,尤其是釉下彩陈设瓷,装饰效果别具一格,在当时已达到了极高的水平,被誉为“东方陶瓷艺术高峰”。

5、釉下七彩工笔瓷

景德镇釉下七彩工笔瓷由杜玖桦2011年研发成功,填补了景德镇没有釉下七彩工笔瓷的历史空白,是陶瓷家族中釉下彩的一个新品种。

景德镇釉下七彩工笔瓷直接在坯体上进行手绘、手绘后施釉、入窑1300多度高温一次烧成。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釉上彩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釉下彩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