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连年挑战曹魏,对蜀国伤害有多大?诸葛亮一句话说出实情

诸葛亮连年挑战曹魏,对蜀国伤害有多大?诸葛亮一句话说出实情

诸葛亮在隆中隐居多年,对当时的各路群雄和军阀袁绍、曹操、刘表等人毫不动心,最终却选择了兵微将寡、实力弱小的刘备,最大的原因,是因为他与刘备有一个共同的梦想:两人都对汉朝有着极为深厚的感情,非常认同汉朝的正统地位,毕生以复兴汉室为一生事业和奋斗目标。正是两人在这一目标上的契合度,才使得两人最终成为关系密切的千古君臣典范。

刘备占据益州和汉中后称帝,并未像其他军阀一样自立门户,而是选择了继续以"汉"为国号,就充分表达了他和诸葛亮希望继承汉朝正统、延续汉室江山的愿望。

但遗憾的是,复兴汉室的宏伟目标,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貌似是一个极为艰巨和难以达成的目标。号称一代枭雄的刘备,为之奋斗一生,最终也仅仅才占领了益州和汉中一隅之地,离光复汉朝天下的总目标还有就撒手人寰。

他死之后,诸葛亮继续坚定不移地继承了他的遗愿,要把复兴汉室、北伐中原的战略目标进行到底。从公元228年开始,诸葛亮先后六出祁山,以小打大,掀起了北伐曹魏收复中原之战。诸葛亮死后,他的得意门生姜维继续秉承其既定方针,挑起了北伐曹魏的千钧重担,先后多次向曹魏发起猛攻。从某种意义上说,姜维的北伐之战,实际上是对诸葛亮的北伐国策的延续和保持。

然而,由于蜀汉国小力弱,与曹魏综合实力相差太远,根本不是一个重量级的对手。因此诸葛亮的北伐之战,未能取得预期目标。既没能大规模围歼魏国有生力量,也未能大面积攻占魏国领土,六出祁山,最大的战果仅仅是短期攻占了武都阴平二郡,把两个郡的百姓全部迁居汉中。

相比之下,蜀国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极为沉重的。连续北伐挑战曹魏,对蜀汉的创伤和损失之大难以想象。首先,每次北伐之战,都会有成千上万的严重伤亡,造成大批青壮年男丁因为战争或者死去,或者伤残。而蜀国当时的全国人口才仅仅不足一百万,如此严重的人口损耗,对蜀国带来的不利影响是极为深远的。

由于大批青壮年劳力被抽调从军,死在疆场上,使得蜀国的农业生产人口数目持续锐减,粮食产量也不可避免受到严重波及,大批田地荒芜,或者只能靠老弱妇孺勉强耕种,使得蜀国国内粮食产量不断下滑。诸葛亮北伐之战,几乎每次都受到缺粮的影响,这也是其根源所在。

其次,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力,被迫走上疆场,投身军伍,从粮食的生产者变成了纯消耗者,某种程度上更加加剧了粮食的短缺。其次,这种劳力奇缺的局面不仅影响到了农业生产,也波及到了手工业、商业,使得蜀汉社会体系各个环节都受到严重冲击。

北伐曹魏对蜀国造成的严重伤害,连诸葛亮都感受到了。他曾感慨万千地说过一句话:"决敌之资,唯仰锦尔",意思是说,蜀国用来支撑庞大战争消耗的资源来源,已经只能仰仗蜀地特产"蜀锦"了。"蜀锦"是当时益州出产的一种丝织品,在三国时期闻名天下,蜀国就靠女子们辛苦编织"蜀锦"行销各地,给蜀国换取资金和粮食。

众所周知,在古代任何一个朝代和国家,都必须以农业立国为基本方针。诸葛亮这句话说明,蜀锦成为蜀国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既证实了蜀国的农业生产已经受到重创,难以自给自足,这对一个古代王朝而言是一个极为危险的信号。同时也说明了蜀国国内青壮年男丁奇缺,女子们成为支撑国家经济体系的主力军。蜀国赖以立国的国内经济配置体系,和人口比例结构,已经出现了严重失衡局面。由此可见,诸葛亮挑战曹魏,对蜀国的伤害是多方面和极为严重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诸葛亮集》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