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称帝后, 为什么李善长是公爵, 而刘伯温只是伯爵呢!

朱元璋称帝后, 为什么李善长是公爵, 而刘伯温只是伯爵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明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为大明,因皇室姓朱,又称朱明,定都于应天府(今江苏南宁)。在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徐达、常遇春等开国功臣都得到了封赏。彼时,朱元璋封赏有功之臣,就文臣谋士来说,李善长被朱元璋封为宣国公、韩国公,也即李善长享受的是"公爵"的待遇。与此相对应的是,媲美诸葛亮的刘伯温,仅仅被封为"诚意伯"。那么,问题来了,李善长和刘伯温,为什么一个封了公爵一个却封伯爵呢?

首先,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公爵已经是臣子最高的爵位了,至于伯爵,则位于公爵和侯爵之后,处在一个中等的位置。那么,对于李善长和刘伯温,都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为什么在爵位上存在这么大的差距呢?对此,在笔者看来,就明太祖朱元璋这位皇帝,一直有着浓厚的乡土、宗族观念,他认为那些同自己有着乡里、宗族关系的淮西将臣,才是最可靠的心腹骨干。

在此背景下,李善长(1314年-1390年),字百室,濠州定远(今安徽定远县)人。与此相对应的是,刘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字伯温,处州青田县南田乡(今属浙江温州市文成县)人。对于李善长来说,可以称之为朱元璋的老乡,而就刘伯温来说,显然和朱元璋之间不存在同乡等关系。并且,和徐达、常遇春、汤和等人一样,李善长很早就投靠朱元璋,跟随征战,出生入死,功劳颇多,比肩汉代丞相萧何。至于刘伯温,加入朱元璋势力的时间相对较晚。

由此,从同乡关系和资历上,刘伯温都无法和李善长相提并论,这是前者可以被朱元璋封为公爵,而后者只是一个伯爵的重要原因。对于朱元璋这位开国皇帝,在打天下时是很喜欢用淮西人士的,那毕竟是乡里乡亲的,徐达、汤和、常遇春、蓝玉,这些都是朱元璋的心腹爱将,全是淮西人士。与此相对应的是,刘伯温不仅是元朝的进士,而且在元朝末年担任江浙儒副提举。而且,刘基一开始还镇压过义军,如果朱元璋对刘伯温大加封赏,显然会造成其他将领的不满。

最后,李善长和刘伯温同为朱元璋献计献策,但是,前者为朱元璋定下长远战略"高筑墙、广积粮、缓成王"目标,并为朱元璋掌管后勤以及各种大小事务,发挥着丞相的作用。与此相对应的是,刘伯温所起到的作用则比较有限,虽然刘伯温参与谋划平定张士诚、陈友谅与北伐中原等军事大计,但是,最终决断的还是朱元璋本人,刘伯温仅仅是出谋划策。在这一点上,刘伯温仅仅是一个谋士,而李善长则是如诸葛亮、萧何等人一样,做了太多的事情。最终,朱元璋给李善长封为公爵,而刘伯温则只是一个伯爵。

文/情怀历史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