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下第一教学月说课稿

五语下第一教学月说课稿

第一教学月说课稿

第一教学月完成第1——3单元的教学,共八篇主体课文,两篇拓展课文,一个语文天地、一个综合实践活动。大致需要30—32课时。

一、教材分析 (一)说课标

《课标》对进入第三学段(五、六年级)的学生提出了新的目标。1、字词句要求。字、词、句的学习主要靠学生自主学习完成,要密切联系阅读和写作的实际,教师要积极引导,有所作为。2、阅读要求。因为具有了独立阅读的基础,进入高年级后,阅读课上更多的应是学生自读、写笔记、交流讨论、评价、自己复习。本学期要继续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熟练掌握独立阅读的技能,培养起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的质量。3、习作要求习作方面五年级下册另增加了一些学习要点,(1)参照学过的课文修改自己的习作,(2)炼字、炼句、炼意。(3)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4)与读者换位思考,修改作文。(5)习作经过修改交流,还应有后续的学习页。

(二)说教材 1、教材的编写意图

五年级下册教材秉承了前九册“培养兴趣、文化积累、学会学习、整体推进”的总特点,从选编课文、设计活动、安排练习等各方面拓宽并深化了学习内容。第一单元以“龙”为主题,包括3篇主体课文:《龙的传人》、《大人们这样说》、《叶公好龙》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乐山龙舟会》,还有一个语文天地。《龙的传人》这是一篇凝聚着强烈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的文章,教材通过对龙的传

说、龙在中国人 心中的地位以及龙的象征意义的描述,赞颂了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对自由完美的向往和追 求,意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大人们这样说》围绕“龙”这个主题分别讲述了“龙”在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老师心目中的形象,赋予它深刻的含义: 龙象征着腾飞的中华民族, 通过本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理解龙的含义并以 此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叶公好龙》这是一则寓言故事。比喻表面爱好某种事物,而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爱好。

第二单元的主题以“书”为主题,包括3篇主体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美国,狄金森的《神奇的书》以诗歌的形式告诉我们书的神奇。 《走遍天下书为侣》 作者以新鲜的比喻——反复地读一本书, 如老友重逢, 每日回家, 故地重游, 总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新的惊喜。然后说明只要从不同的角度反复地读,就会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忆读书》是冰心 老人的一篇关于如何读书的文章,内容简单扼要,又明白浅显。借此来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和 如何阅读课外书籍。《我的长生果》以生动的事实和作者的亲身经历讲述了读书的乐趣及读书的重要性。

第三单元以“角度”为主题,包括2篇主题课文和一篇拓展阅读课文,包括两首古诗和两篇。《古诗二首》抒发了两位诗人从不同角度看峰感叹。《牛和鹅》记叙了“我”由害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对事物的态度也会不同。《一颗螺丝》用一颗螺丝的故事告诉人们,同一个事物不同人心目中价值是不一样的。

2、编制三棵树 3、教材前后的整合

第一单元提出的“自己出题目检查阅读效果”,第二单元规划的读书行动都应在今后的学习中加以巩固。例如:学习这两个单元时,可以在每篇课文的学习后让学生出题交换检测题互测,以激发学生检测的兴趣,提高阅读能力。可以让学生阅读一些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故事、热爱劳动的故事、名言警句等,扩大阅读量,培养阅读习惯和兴趣。这两个单元文化含量较大,蕴含着深厚的思想教育,我们可以结合课文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写写心得式读书笔记,读写结合,以达到知识和能力的综合运用。

二、教学策略的运用 (一)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重点词句,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能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一段话的内容;能读懂程度适宜的儿童文学作品和儿童科普文章,了解主要内容。他们已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并养成了一些学习习惯,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当然,也存在少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语文自主学习能力较差,思维不够灵活。所以本学期仍需要将重点放在学生学习习惯和良好能力的培养上。我将继续以端正学习态度为突破口,以增强阅读量及作文面批为重点,对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学生,要多鼓励,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充实学生的语文基本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二)教法分析 1、以读为本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教学要围绕学生“读”这个中心,以读促讲,以读促思,以读促悟。这就要求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朗读兴趣,培养学生朗读能力。

可以采用默读、齐读、诵读、分角色读、配乐读、演读等多种朗读形式。默读善于思考,诵读善于抒情,演读精于体验。在不同的教学环节中,朗读有不同的作用。初读课文,要从读入手,引导学生在情境中读,在竞赛中读。学生通过自由读,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精读课文,要从悟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悟,将学生自己的情感与课文中的情感融为一体。赏读课文,要从品入手,引导学生在朗读中咀嚼、品味文章的语言描写、心理刻画、句法优美的句子,体会作者的独具匠心。这样有目的、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朗读,不但能唤起学生的读书热情,调节课堂气氛,让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使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悟自得能力。

2、实践体验法

真正的学问应当在不断的实践运用中体会、消化,进而形成能够灵活运用的个性化智慧。在阅读教学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给学生实践的天地,让他们在实践中理解、深化知识,从而体验实践成果给他们带来的快乐,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课堂中我们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如学习《牛和鹅》一课时,让学生说一说并在实践活动中不知不觉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开展这样的实践活动,既可以强化听、说、读、写、记、演等能力在内的言语交际能力,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竞争意识。

(三)学法分析

根据城关镇高年级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采用以下方式进行学习: 1、自主尝试预习,主动搜集资料,自我质疑解答。

自读是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的第一步,让学生带着好奇,尝试着自己去读,去思考,去领悟。通过“尝试”这一语言实践活动,可以把课文读熟,读正确,读流畅,初步整体感知课文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并运用已有的认知结构试着解决一些浅显问题。同时边读边发现问题,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暴露学生学习疑难的,反映出学生学习的需要。这些问题将成为研究性阅读的出发点和归宿。通过研读发现文本与众不同的个性,发现阅读时的疑点、难点,激发了学生对文本学习的兴趣,产生了自觉的深究欲望,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心理准备,主体、主动的特点得到充分的体现。

2、自主研读发现,激发求知欲望,引导探究学习。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要带着自己确定的研究主题,深入细致地读书,反复地品味,有序地思考。通过点、圈、画、注、读等不同方式去感受、体验、发现语言文字的内涵。同时在尝试研读的过程中,也积极关注着别人提出的问题,并力求有新的发现。

3、自主拓展学习,延伸理解文本,迁移运用知识。

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努力把语文课堂向课外、向生活实践“ 迁移”。如让学生去搜集跟课文主题有关的资料,培养他们收集、处理、利用信息的能力。开展读书心得交流,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各种不同类型读物所适用的不同的研读方法。组织学生访问、调查、演课本剧、开故事会等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四)科学整合教材

1、整合单元内容,合理组织教学过程。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发挥主题单元的优势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恰当组织和安排教学内容。

学习了第二单元《忆读书》一课后,即可进行语文天地“畅所欲言”的训练,结合课文内容及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根据情境用词语说话,回忆词语所描写的情境,谈谈自己的经历体会,既深化了课文内容,又体味了语言的优美。使让学生初步了解这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依次出示教材中的练习,学生讨论完成。

在学习第三单元时,如果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较好,并且有条件搜集图书和资料,可以在单元学习之前布置“初显身手”的活动,以学生汇报、展开“畅所欲言”的讨论。如果班级里面有类似“笔下生花”栏目中提到的学生用撒谎的办法取得成绩或得到表扬、荣誉之类的事件或现象,教师充分利用本单元主题的学习和讨论,以此为契机对学生进行行为上的引导,让学生写随笔或感想对这样的事件进行评议。但要避免进行思想行为的说教。

2、阅读与写作的整合课内得法,课外收益。学了第一单元后,学生掌握了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在第二单元的综合活动中,就可以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把知识转化为能力。

三、训练和反馈

1、把反馈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中 (1)课始反馈

课始反馈期是学生进入学习的准备时期,为整堂课或作铺垫、或作补充。教材中的课文内容涉及面是相当广泛的,天文地理、古今中外无所不容,所以在

课始,教师充分调用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认知水平、情感基础等,然后通过不同的方式加以反馈,是学习新知所必须充分考虑的。

(2)感悟反馈

这个反馈期是学生深入感悟课文时,所要完成的对问题的解答、感情朗读、讨论辩论等课堂任务,而产生的有效的反馈互动的过程。其中教师是通过学生的答问、辩论、表演、表情等接受反馈信息,学生通过教师小结、导读、追问、启发等接受反馈信息,学生间通过欣赏、鼓励、补充、竞赛等互相接受反馈信息,三者加以综合,课堂就呈现出师生、生生之间的有效信息传递、反馈互动,从而把课文理解更深,感悟更透。

(3)总结反馈

这个反馈期,主要出现在课末,是教师对课文学习的一个总结,可以是课文内容的再概括,可以是对课文的再提升,对学生学习状态的评价,对学生的殷切期望这个反馈期的反馈主体是教师,也可转变角色,让学生对整堂课的学习过程进行总结评价等,也是一个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过程。

2、把反馈面向于更多的学生中

就个体反馈而言,可以从学生思维的速度和正确率中捕捉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从群体的量化统计中,也可以捕捉整体对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与存在的问题,且可以发现个体之间的差异,从而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教学设计。所以反馈的信息需要教师去认真分析,找出问题加以解决。所以,我们针对后进生要寻求一些有效的反馈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体反馈,包括齐声朗读,对于练习题的学生间互相批阅等反馈形式,可以了解全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其次是抽样反馈,这是一种个别化的反馈策略,针对某一个较难问题,请后进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来,意味着班中的极大部分学生也能答出来。针对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请一个优秀生回答,如果他也回答不出,教师就应该换种提问方式,或在提问之前做一些知识上的铺垫。

再次就是分散反馈,利用学生间的差异,使后进生在优秀生的指导下进行一帮一的反馈,最终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

综上所述,在课堂反馈中,应把学生作为主体,利用灵活多样的形式让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学习,把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关注差异,真正提高教学效果,减轻学习负担。这样的课堂反馈才真正有效。

五语第一教学月说课稿

建设小学 王凤琴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