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们是大明的巾帼英雄,虽不出名,却能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

她们是大明的巾帼英雄,虽不出名,却能在危难时刻力挽狂澜

在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中,后宫干政的情况屡见不鲜。

在权力与欲望的诱惑下,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难以抗拒。

并且后宫干政并非仅仅是参与国家大事如此简单,而是执掌朝政成为帝国真正的统治者。

例如西汉吕后、唐代武则天、清朝慈禧都是后宫干政的典型案例。

据《明史·外戚传》记载:"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史称称后妃居宫中,不预一发之政。"

如此评价确有些许道理,终明之世确实没有出现一位后妃专权祸国的记录。

但在大明277年的漫长历史中,后妃也并未置身政治事外,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对明朝的贡献是不容忽视的。

由于事发突然,太子朱瞻基还在千里之外的南京监国。

在明朝的交通条件中,太子至少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赶到北京。

这一个月的真空期注定是艰难的。

因为素有造反图谋的汉王朱高煦在其封地内招兵买马,随时准备效仿朱棣夺取皇位。

朱高煦计划中途阻挠太子回京,并欲制造混乱趁机起兵夺位。

在此危难之际朝堂之上群龙无首,仁宗张皇后挺身而出。

她采取了三项成熟的措施:第一,命大臣起草遗诏,由皇太子朱瞻基继位,确定帝国统治者安定人心。

第二,秘不发丧,严密封锁仁宗去世的消息来迷惑朱高煦。

张皇后的措施安定了北京人心,杨荣也在山东德州与朱瞻基汇合,护送太子八月安全抵达北京。

张皇后临危不乱,粉碎了朱高煦的政变阴谋,在此事件中实乃居功至伟。

隆庆六年,明穆宗一病身亡,由十岁的太子朱翊钧继承皇位。

新君年幼定是多事之秋,又是穆宗李贵妃扛起重任为年幼的神宗皇帝保驾护航。

在外首辅大臣高拱自恃顾命大臣身份不将李贵妃与小皇帝放在眼里,还说出"十岁太子如何治天下"的话。

从而巩固了明王朝政权,为社会经济发展人民安定生活奠定了基础。

明朝后妃的积极作用便是在于此处。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史记》】

高拱不准皇帝过问国家大事,令李贵妃与皇帝惊惧不已。

随后李贵妃与张居正密切配合,将跋扈的高拱赶出了朝堂,维护了皇权的地位与皇家利益。

客观条件下稳定了万历初年的政治格局,为张居正改革打下坚实基础。

张皇后、李贵妃以果敢的行为与文武大臣密切合作,压制了各方不稳定势力,使皇位实现了平稳接替。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