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造就强大赵国,后来他们都什么下场?实在让人心痛

廉颇蔺相如造就强大赵国,后来他们都什么下场?实在让人心痛

廉颇蔺相如造就强大赵国,后来他们都什么下场?实在让人心痛

想必大家在中学时都学过《将相和》这篇文章,其中的主人公分别是文臣蔺相如和武将廉颇,廉颇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心气特别高,他对那些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非常看不惯,蔺相如就在其中。可蔺相如以宽大的胸怀和一心为国的忠心,最后感动了廉颇,所以才会上演了历史上著名的负荆请罪,为后市留下了一段佳话。我们在课文中只是说到将相和之后就不说了,那么缔造赵国鼎盛地位的这两人,最后的下场是什么样的呢?

封建王朝中的文臣和武将一直都是死对头,假如文臣和武将能够同心协力,那整个国家的走向就会变得十分明朗。没有了文臣和武将的暗斗,整个朝纲就会清明廉洁。这样一直维持下去,国家岂有不强大的理由?廉颇和蔺相如一直都维护着赵国的稳定,以及赵国在诸侯国中的强大地位,但秦国最后还是找上门来了。

那时候的秦国准备消灭战国中最有实力的赵国,公元前259年,秦国举全国之力,在长平与赵国一战。本是赵国将主将的廉颇,奉行只守不打的战略,想用拖字诀将秦军拖垮。可是秦国的粮食供应要比赵国来说好很多,因为秦国有关中粮仓和秦直道,而赵国的粮食供应距离虽短可数量不行,这可急坏了赵王。

人一着急就会犯错,赵王中了白起的反间计,最后将实战经验不多的赵括换下了老将廉颇。蔺相如知道其中的厉害,对赵王苦苦相劝,可是赵王始终不听他的劝告。后来我们也知道了,赵括被白起杀死,秦国坑杀赵国20万降卒(一说40万)。这时候,病重的蔺相如听到前线大败的消息,痛心不已,不久便去世了。

而被换下来的廉颇,他辗转投奔了魏国和楚国,将这两个国家军队的战斗力提升了很多。可是他最想领导的军队还是赵国的军队。已经快70岁的廉颇还在等着赵王,让他重新领兵打仗。带着这一遗憾,廉颇最终还是在楚国老死了。一心为国的丞相和想带领赵国杀敌的武将廉颇,一个被气死,另一个怀着遗憾在异国他乡死去,实在是太令人心痛了。假如赵王听从蔺相如的劝告,继续使用廉颇为将,长平之战的结果也许就不会那么惨烈。秦赵两国举全国之力打仗,这时候考验的是君主对臣下的信任,以及物质条件的极限对抗,谁先撑不住谁就会败下来,赵王显然不是秦昭襄王的对手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