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发生饥荒时,为什么百姓宁可啃树皮,也不去捕鱼吃

古代发生饥荒时,为什么百姓宁可啃树皮,也不去捕鱼吃

当现代人在思考吃什么的时候,可能想不到,古代人最大的追求就是吃饱饭,尤其是在闹饥荒的时候。因为古代生产力低下,而且农作物的产量也很低,使得饥荒的事情常有发生。一旦发生洪灾等自然灾害过后,一定会出现饥荒和大量的难民。在一些文献典籍的记载当中,我们也看见过很多饥荒中丧失人性的事件。

可是,越是接触到这些事件,我们就越想起一个疑问。为什么这些百姓在发生饥荒的时候,宁愿去啃树皮,也不愿意去河里面捕鱼捞虾呢?

其实,一些在深山老林中生活的村民,其生活的环境当中,就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所以他们主要的食物,并不是田地里面种出来的农作物,就算是在饥荒的年代,他们也可以靠着山中的野果和野兽支撑很长一段时间。如果在这些村民的肩膀上,压上地主的租金和官府的杂税,恐怕他们的生存也步履维艰。

正是因为生活在山林,他们在大丰收时期也攒不下多少粮食,遇上饥荒更是一片惨状。没有食物填饱肚子的情况之下,只能够选择吃草皮和树根,直到整个山林都没有可吃的食物。最重要的是,他们周边可能没有水源,无法找到可食用的鱼虾。二、体力和技术有限

就算生活的区域当中有河流,有美味的鱼虾,但是这些灾民们仍然没有体力和技术支撑他们填饱肚子。毕竟在他们极度饥饿的情况之下,灵活的鱼虾很难被他们捕捉到,纵使有渔民擅长捕捞,但是要想喂饱几十万灾民,靠这些河中的鱼虾是远远不够的。

而且,在一些北方地区,河湖都稀少,比起鱼虾来说,野菜更为常见,只要有土壤的地方就能够长出野菜,但是鱼虾却难以捕捉。所以,百姓们在两者之间的最佳选择一定是野菜,一些经验丰富的百姓,一两个时辰就可以装满一篮子的野菜,可以好好地饱食一顿。而且,古人思想落后,总会对食物有着固执的念头,在他们看来,鱼虾并不能够作为他们的主食。

不说捕捉鱼虾非常麻烦,就算捉到了鱼虾,在没有材料的情况之下,加工鱼虾同样棘手。因为鱼虾身上自带着腥味,所以对于他们进行加工,必须需要其他的原材料才能够很好地去除腥味。而在饥荒年代,能找到油盐已是相当不易,更别说良好的烹饪。相比之下野菜容易煮熟,只要开水一烫就能够食用。而且,饥荒年代油盐本来就稀少,更是要节省着用,他们宁愿吃野菜,把油盐当作可交换的资源。

所以,在食用鱼虾的重重困境之下,这些难民为了节省时间,以啃食野菜为第一目标。毕竟在饥饿的情况之下,我们的第一念头一定是先填饱肚子,哪个来得快就食用哪个。而食用起来较为复杂的鱼虾,百姓们就不再关注。

作为现代人,最应该感谢的是科学家们,凭借着他们的努力解决了我们的饥饿问题。所以当下的我们,并没有啃树皮和饥荒年代的种种经历。但是当走投无路的时候,人的选择是不可思议的,有的人出于饥饿吃人或者换子而食,这种情况下,鱼虾又算得了什么呢。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