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浓冬至

情浓冬至

  情浓冬至

  冬至到,吃饺子。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这些谚语和习俗都充分说明,冬至是一定要吃饺子的。尤其在北方,每年的冬至,人们都把节气和节日很好地结合起来过。同样是节气,冬至意味深长,同样是节日,冬至不同寻常。

  每年过冬至,每家每户都要提前准备包饺子的食材。根据各家各户每人的口味喜好,可以包各种各样的馅儿,可荤可素。尤其在巴里坤这个汉文化源源流长的地方,对冬至节的讲究就更多,不仅仅是简单地吃个饺子,还要为饺子搭配一种汤。这种汤也是非常讲究的,各家有各家的高招,各家有各家的绝活。但大多都是把羊肉切成小肉丁,葱、姜、蒜、辣子切碎,红萝卜、白萝卜切丁,干蘑菇、海带、黄花等泡开切碎,豆腐、香菜备用。锅油烧开,炒肉丁,放盐、酱、醋,调料等,还要放入西红柿或是西红柿酱,放入葱、姜、蒜、辣子,倒入萝卜丁,翻炒加少量水,锅开煮,陆续加入干蘑菇、海带、黄花和豆腐,继续煮,调到适合口味,香菜等到出锅时放入。饺子可以现包,也可以提前包好。羊肉大葱、羊肉皮丫子、羊肉白菜、羊肉芹菜、鸡蛋韭菜……根据个人喜好包各种馅的饺子。还要瓷上些小杏皮子,或是搓点小搓鱼子,时间实在来不及变切些细面截截子。等汤煮差不多了就把小杏皮子下进去。饺子可以下进汤锅里煮,也可以另用水煮熟,捞出再放进汤中。可根据个人喜好,多舀饺子或少舀饺子。吃上这样一碗香喷喷的饺子,浑身舒服,热血沸腾,就不会冻耳朵了。巴里坤人把这种带汤的饺子饭叫做“冬至饭”。其实也不仅限于在冬至才吃这种饭,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做上吃。巴里坤美食一条街的饭馆里都有这种“冬至饭”。

  今天是2021冬至节,又是吃饺子的日子。今年因为工作原因,不能按时回家过冬至吃饺子,只好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我们“访惠聚”工作队的几位同仁一起包饺子,按照巴里坤人的习俗做冬至饭,在访惠聚工作队驻社区点上共同度过一特别的冬至节。

  从购买各种食材开始,提前做好各项准备工作。从包饺子的馅到做汤的各种原材料,大到肉、菜,小到调料,都提前筹划,头一天就托人从县城购置所需的一些紧需品。虽然不需要事先打印什么程序报告,但所有的流程和所需的东西都必须心中有数。虽然只有几个人的饭,但所有的程序一个也不会少,所需的材料也一个都不能缺,尤其作为冬至饭的“主厨”,一定头脑清醒,思路清晰,计划周到,操作有序。杏皮子提前都瓷好冻下,做汤用的各种食材前一天晚上全部切好,包饺子的馅也提前做好。冬至当天,早早起来,包饺子,做汤。根据我们的喜好,包了羊肉皮牙子和韭菜鸡蛋两种馅的饺子,“主厨”拿出最高水准做好了汤,下上事先准备好的杏皮子,煮好现包的饺子,一顿香喷喷的冬至饭就做好了。

  巴里坤还流传着一种冬至送“冬至饭”的习俗。冬至这天,谁家的冬至饭先做好了,就先用饭盆或大碗送到左邻居右舍家中,让他们一起品尝冬天饭,等左邻右舍的冬天饭好了也会互相送。就这样有时候冬至能吃到好多家的饭。大家互相比赛看谁家的冬至饭做的更好吃,就说明谁的媳妇儿手巧;谁家的冬至饭熟的最早,就证明谁的人勤快起得早。大家互相学习,互相督促,交流做饭经验,增进邻里感情。

  吃着我们自己做的冬至饭,不觉忆起过去过冬至节的情形。过去,家里生活条件不好,平常吃的都很将就,也只有过年过节的时候能改善一下生活。每年除了春节、端午节、八月十五,就等这个冬至节了。特别是冬天,天冷人饿,对节日的向往更浓烈。盼着冬天节的前天晚上,母亲开始把平常省下的大白面拿出来,包饺子,瓷杏皮子。虽然馅儿里的肉不多,有时候甚至全是素的,但面是大白面,加上母亲精心加工制作,味道也是相当的不错。冬至一大早,还没起床就闻到了冬至饭的味道,香气扑鼻,深吸一口,仿佛这空气全是香的。没等母亲喊就起来跑到了厨房,厨房里的香气更浓。冬至饭的汤早已经煮好,饺子也快熟了。案板上放了几个碗,等待盛饺子。看着那一大锅冬至饭,闻着这香味,情不自禁地舔了舔嘴唇,感觉肚子更饿了。冬至饭终于熟好了,母亲把准备送给左邻右舍的全准备好,给我们兄妹几个每人一碗。从母亲手里接过一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冬至饭,迫不及待地夹了一个饺子放进嘴里,咬一口,烫了舌头,但还是紧接着咬了一口,好久没有吃这么香的饭了,尤其这可口的饺子。一大碗冬至饭好像是给我一年的奖赏,回味无穷!

  记得那年冬至节,也是在外面不能回家,我们几个人就自己动手做冬至饭。切肉、切菜,揽锅、调味,煮饺子,虽然饺子是买的现成的,但我们自己动手做的冬至饭,还是“香飘十里”哟!去年的冬至,正好也是一个人在家,本打算过个一个人包饺子,做冬至饭的冬至节,可前一天晚上亲戚约定去她家吃冬至饭,一起过冬至节。

  同样是冬至节,但时间不同,情形不同,意义不同,韵味不同。吃着冬至的饺子,回味着和冬至有关的故事,冬至节,冬至汤,冬至情……

  文:许建忠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