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雄四赋经典句子汇集70句

扬雄四赋经典句子汇集70句

扬雄名言精选

  扬雄名言精选

  1. 攀龙鳞,附凤翼。

  2. 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

  3. 人而不学,虽无忧,如禽何!

  4. 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5. 师者,人之模范也。

  6. 务学不如务求师。

  7.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

  8.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

  9. 言心声也,书心画也。

  10. 以往圣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11. 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故因而能革,天道乃得;革而能因。天道乃驯。

  12. 重言,重行,重貌,重好。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欢。

  13. 自后者人先之,自下者人高之。

  14. 治不忘乱,安不忘危。

  15. 可则因,否则革。

  16. 炎炎者灭,隆隆者绝。

  17. 无验而言之谓妄。

  18. 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19. 朋而不心.面朋也;友而不心,面友也。

  20. 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21. 言轻则招忧,行轻则招辜,貌轻则招辱,好轻则招淫。

  22. 人必其自觉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

  23. 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

  24. 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

  25. 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占天。

  26. 赫赫乎日之光,群目之用也;浑浑乎圣人之道,群心之用也。

  27. 圣人之言,天也,天妄乎?

  28. 君子仕则欲行其义,居则欲彰其道。事不厌,教不倦,焉得日。

  29. 贵无敌,富无伦,利孰大焉。

  30. 众人愈利而后钝,圣人愈钝而后利。

  31. 用之则宜从之,从之则弃其所习,逆其所顺,强其所劣,捐其所能,冲冲如也。非天下之至,孰能用之。

  32. 圣人重其道而轻其禄,众人重其禄而轻其道。

  33. 因往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

  34. 秦之有司,负秦之法度;秦之法度,负圣人之法度。

  35. 炎之以火,沃之以汤,燠亦燠矣!

  36. 用智于未奔沈。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37. 雷震乎天,风薄乎山,云徂乎方,雨流乎渊,其事矣乎!

  38. 君子不可得而侍也。

  39. 多闻见而识乎至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40. 人亦有好尽其心矣,未必圣人之道也。

  41. 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

  42. 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

  43. 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44. 天非独劳仲尼,亦自劳也。天病乎哉。

  45. 大哉圣人,言之至也。

  46.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

  47. 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商雕之,焉得力而给诸?

  48. 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

  49. 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海则由诸。

  50. 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

  51. 言不惭,行不耻者,孔子惮焉。

  52. 上士之耳训乎德,下士之耳顺乎己。

  53. 圣人耳不顺乎非,口不肄乎善。贤者耳择口择,众人无择焉。

  54. 将致孝乎鬼神,不敢以其犁也,如圭羊刺豕,罢宾犒师,恶在其犁不犁也。

  55. 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也哉!

  56. 好大而不为,大不大矣;好高而不为,高不高矣。

  57. 上交不谄,下交不骄,则可以有为矣。

  58. 使人信之,所不可为也。是以君子强学而力行。

  59. 圣人乐天知命,乐天则不勤,知命则不忧。

  60. 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61. 在则人,亡则书,其统一也。

  62. 万物纷错则悬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

  63. 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64. 君子之道有四易: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见也,法而易言也。

  65. 好书而不要诸仲尼,书肆也。好说而不要诸仲尼,说铃也。

  66. 羊质而虎皮,见草而说,见豺而战,忘其皮之虎矣。

  67. 君子事之为尚。事胜辞则伉,辞胜事则赋,事、辞称则经。足言足容,德之藻矣!

  68. 女恶华丹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淈法度也。

  69. 中正则雅,多哇则郑。

  70. 有教立道,无止仲尼;有学术业,无止颜渊。

  71. 耕道而得道,猎德而得德,是获、飨已。

  72. 求而不得者有矣,夫未有不求而得之者也。

  73. 贤人则异众人矣,圣人则异贤人矣。

  74. 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

  75. 习乎习,以习非之胜是也,况习是之胜非乎?

  76. 学者,所以修性也。

  77. 学以治之,思以精之,朋友以磨之,名誉以崇之,不倦以终之,可谓好学也已矣。

  78. 未之思矣。夫有刀者礲诸,有玉者错诸,不礲不错,焉攸用?礲而错诸,质在其中矣。

  79. 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

  80. 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81.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82. 大文章弥朴,质有余也。

  83. 道有因有循,有革有化。因而循之,与道神之。革而化之,与时宜之。

  84. 君子于仁也柔,于义也刚。

  85. 师之贵也,知大知也。小知之师亦贱矣。

  86. 君子德名为几。

  87. 事得其序之谓训,胜己之私之谓克。

  88.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

  89. 杂乎杂,人病以多知为杂。惟圣人为不杂。

  90. 圣人之辞,浑浑若川。顺则便,逆则否者,其惟川乎?

  91. 白日以照之,江河以涤之,灏灏乎其莫之御也。

  92. 言不能达其心,书不能达其言,难矣哉。

  93. 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

  94. 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

  95. 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为圣人。

  96. 圣人存神索至,成天下之大顺,致天下之大利,和同天人之际,使之无间也。

  97. 天神天明,照知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

  98. 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

  99. 如视不礼,听不乐,虽有民,焉得而涂诸。

  100. 圣人之治天下也,碍诸以礼乐,无则禽,异则貊。

  101. 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伏犠而成乎尧,匪伏匪尧,礼义哨哨,圣人不取也。

  102. 水,测之而益深,穷之而益远;火,用之而弥明,宿之而弥壮。

  103. 圣人矢口而成言,肆笔而成书。言可闻而不可殚,书可观而不可尽。

关于扬雄的经典名言(精选50句)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的关于扬雄的经典名言(精选50句),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1、道若涂若川,车航混混,不舍昼夜。

  2、圣人之言,天也,天妄乎?

  3、涂虽曲而通诸夏则由诸,川虽曲而通诸海则由诸。

  4、以其不雕刻也。如物刻商雕之,焉得力而给诸?

  5、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6、潜天而天,潜地而地。天地,神明而不测者也。

  7、圣人之辞,浑浑若川。顺则便,逆则否者,其惟川乎?

  8、女恶华丹之乱窈窕也,书恶淫辞之淈法度也。

  9、雕虫小技,壮夫不为。

  10、天非独劳仲尼,亦自劳也。天病乎哉。

  11、故夫道非天然,应时而造者,损益可知也。

  12、君子不可得而侍也。

  13、鸿荒之世,圣人恶之,是以法始乎伏犠而成乎尧,匪伏匪尧,礼义哨哨,圣人不取也。

  14、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

  15、攀龙鳞,附凤翼。

  16、用智于未奔沈。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17、天降生民,倥侗颛蒙,恣乎情性,聪明不开,训诸理。

  18、合则浑,离则散,一人而兼统四体者,其身全乎!

  19、大哉圣人,言之至也。

  20、事得其序之谓训,胜己之私之谓克。

  21、师者,人之模范也。

  22、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去义以为的"。奠而发发,发必中矣。

  23、因往以推来,虽千一不可知也。

  24、杂乎杂,人病以多知为杂。惟圣人为不杂。

  25、震风陵雨,然后知夏屋之为帡幪也;虐政虐世,然后知圣人之为郛郭也。

  26、月未望则载魄于西,既望则终魄于东。

  27、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

  28、如视不礼,听不乐,虽有民,焉得而涂诸。

  29、君子仕则欲行其义,居则欲彰其道。事不厌,教不倦,焉得日。

  30、圣人耳不顺乎非,口不肄乎善。贤者耳择口择,众人无择焉。

  31、时来则来,时往则往,能来能往者,朱鸟之谓与?

  32、多闻见而识乎至道者,至识也。多闻见而识乎邪道者,迷识也。

  33、圣人之言远如天,贤人之言近如地。

  34、好尽其心于圣人之道者,君子也。

  35、仰天庭而知天下之居卑也哉!

  36、言重则有法,行重则有德,貌重则有威,好重则有观。

  37、天地之为万物郭,五经之为众说郛。

  38、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

  39、君子德名为几。

  40、君子以礼动,以义止,合则进,否则退,确乎不忧其不合也。

  41、可则因,否则革。

  42、以往圣之法治将来,譬犹胶柱而调瑟。

  43、圣人之治天下也,碍诸以礼乐,无则禽,异则貊。

  44、天神天明,照知四方。天精天粹,万物作类。

  45、君子之道有四易:简而易用也,要而易守也、炳而易见也,法而易言也。

  46、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为圣人。

  47、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捶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

  48、修身以为弓,矫思以为矢,立义以为的,奠而后发,发必中矣。

  49、言不惭,行不耻者,孔子惮焉。

  50、秦之有司,负秦之法度;秦之法度,负圣人之法度。

扬雄《酒箴》注释

  载在《汉书·陈遵传》中,为什么《陈遵传》中有这篇文章呢?原来陈遵有个好友张竦,与他的个性恰恰相反,陈遵嗜酒放纵,而张竦是个束身自好的人。扬雄的文章从字面上看去好象是歌赞酒器的",这正合陈遵的胃口。于是他引用来和张竦抬杠。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酒箴

  两汉:扬雄

  子犹瓶矣。观瓶之居,居井之眉。处高临深,动而近危。酒醪不入口,臧水满怀。不得左右,牵于纆徽。一旦叀碍,为瓽所轠。身提黄泉,骨肉为泥。自用如此,不如鸱夷。

  鸱夷滑稽,腹大如壶。尽日盛酒,人复借酤。常为国器,讬于属车。出入两宫,经营公家。由是言之,酒何过乎?

  注释

  瓶,古代汲水的器具,是陶制的罐子。

  眉,边缘,和水边为湄的“湄”,原是一字。

  醪(劳),一种有渣滓的醇酒。

  臧,同“藏”。

  纆(墨)徽,原意为捆囚犯的绳索,这里指系瓶的绳子。

  叀(专)碍,绳子被挂住。叀,悬。

  瓽(挡dàng),井壁上的砖。轠(雷),碰击。

  提,抛掷。

  鸱(痴)夷,装酒的皮袋。

  滑(骨gǔ)稽,古代一种圆形的,能转动注酒的酒器。此处借喻圆滑。

  《汉书》作“腹如大壶”。今从《北堂书钞》、《艺文类聚》、《初学记》等书所引。

  国器,贵重之器。

  属车,皇帝出行时随从的车。

  两宫,指皇帝及太后的宫。

  经营,奔走谋求的意思。以上四句显然指那些帝王贵族的追随者。下文补足两句反语,以寓讥刺。

《汉书·扬雄传》原文及翻译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也。雄少而好学,博览无所不见。为人简易佚荡,少耆欲,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不修廉隅以徼名当世。自有下度: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顾尝好辞赋。

  赞曰:雄之自序云尔。初,雄年四十余,自蜀来至游京师,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奇其文雅,召以为门下史,荐雄待诏,岁余,奏《羽猎赋》,除为郎,给事黄门,与王莽、刘歆并。哀帝之初,又与董贤同官。当成、哀、平间,莽、贤皆为三公,权倾人主,所荐莫不拔擢,而雄三世不徙官。及莽篡位,谈说之士用符命称功德获封爵者甚众,雄复不侯,以耆老久次转为大夫,恬于势利乃如是。实好古而乐道,其意欲求文章成名于后世,以为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作《法言》;史篇莫善于《仓颉》,作《训纂》;赋莫深于《离骚》,反而广之;辞莫丽于相如,作四赋:皆斟酌其本,相与放依而驰骋云。用心于内,不求于外,于时人皆少之;唯刘歆及范逡敬焉,而桓谭以为绝伦。

  王莽时,刘歆、甄丰皆为上公,莽既以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欲绝其原以神前事,而丰子寻、歆子棻复献之。莽诛丰父子,投棻四裔,辞所连及,便收不请。时,雄校书天禄阁上,治狱使者来,欲收雄,雄恐不能自免,乃从阁上自投下,几死。莽闻之曰:“雄素不与事,何故在此?”间请问其故,乃刘棻尝从雄学作奇字,雄不知情。有诏勿问。

  雄以病免,复召为大夫。家素贫,耆酒,人希至其门。时有好事者载酒肴从游学,而巨鹿侯芭常从雄居,受其《太玄》、《法言》焉。刘歆亦尝观之,谓雄曰:“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然向不能明《易》,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雄笑而不应。年七十一,天凤五年卒,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闻雄死,谓桓谭曰:“子常称扬雄书,岂能传于后世乎?”谭曰:“必传。顾君与谭不及见也。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昔老聃着虚无之言两篇,薄仁义,非礼学,然后世好之者尚以为过于《五经》,自汉文、景之君及司马迁皆有是言。今扬子之书文义至深,而论不诡于圣人,若使遭遇时君,更阅贤知,为所 称善,则必度越诸子矣。”

  ——节选自《汉书·扬雄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自有下度

  度:限度

  B. 除为郎,给事黄门

  除:授予官职

  C. 于时人皆少之

  少:缺少

  D. 而论不诡于圣人

  诡:违背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 实好古而乐道

  吾尝终日而思矣

  B. 侯芭为起坟,丧之三年

  填然鼓之

  C. 乃从阁上自投下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更阅贤知,为所称善

  为天下笑者,何也

  10.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非圣哲之书不好也;非其意,虽富贵不事也。( 3分)

  (2)凡人贱近而贵远,亲见扬子云禄位容貌不能动人,故轻其书。(4分)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而天下诸候已困矣。(3分)

  11.第Ⅰ卷文言文中,桓谭认为扬雄的书能流传后世,有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2分)

  参考答案

  8.C(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少,此为“轻视,瞧不起”的意思。)

  9.D(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 连词,不译,表并列 /地,连词,表修饰。B. 他,代词 /助词,没有实在意义的衬字。 C.于是、就,副词/竟然、却,副词。D. 被,介词。)

  10.(1)(他)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意”译为“心意”, 1分;“虽”译为“即使”,1分;“事”译为“做”, 1分。语意不通,酌情扣分)

  (2)大凡人看轻眼前的事物,看重久远的事物,他们亲眼看见扬雄俸禄职位容貌不能让人动心,所以看轻他的书。(“贱、贵” ,意动用法,译为“以……为贱、以……为贵”或“看轻、看重”,2分;“动人”译为“让人动心”,1分;“轻”译为“看轻、轻视”,1分;语意不通,酌情扣分)

  (3) 秦人没有丢失一支箭那样的消耗,天下的诸侯(却)已陷入狼狈不堪的境地了。“亡”“遗”丢失、损失1分;“矢”“镞”箭、箭头1分;“困”困顿1分

  11.时间检验(人贱近贵远),文义至深,言论不违背圣人,明君称道,贤知阅读称善。(任对2点得2分。)

  参考译文

  扬雄字子云,蜀郡成都人。扬雄小时候喜欢学习,博览群书,没有什么不知道的。为人简朴,悠闲自在,很少特别的喜好,对于富贵不急求,对于贫贱不悲伤,不求品行端方有志气来要求名满天下。自己有最低的限度:不是圣贤的书不喜欢,不适合自己心意的事,即使能富贵也不去做。只是喜好辞赋。

  赞说:这是扬雄的自序。起初,扬雄四十多岁时,从蜀来京师游学,大司马车骑将军王音为他的文才感到惊奇,就召来把他 任命为门下史,推荐扬雄待诏,一年多后,上奏《羽猎赋》,拜为郎官,任黄门给事,和王莽、刘歆并列。哀帝初,又和董贤同官。成、哀、 平年间,王莽、董贤都作了三公,权力超过人君,推荐的人没有不提拔的,但扬雄三代不升官。到王莽篡位,论谈者用符命赞美其功德而被封爵的人很多,扬雄仍不被封侯,因年纪大而渐升为大夫,他就是如此淡泊势利。确实好古爱道,想求文章在后世扬名,认为经没有比《易》更大的,所以作《太玄》;传没有比《论语》更大的,所以作《法言》;史没有比《仓颉》更好的,所以作《训纂》;赋没有比《离骚》更深的,所以相背而推广它;辞没有比相如更华丽的,所以作四赋:都探索本源,模仿发挥。用心 在内,不求于外现,当时人都瞧不起他;只有刘歆和范逡敬重他,而桓谭认为他无与伦比。

  王莽时,刘歆、甄丰都做了上公,王莽既是假藉符命自立,即位之后想禁绝这种做法来 使前事得到神化,而甄丰的儿子甄寻、刘歆的儿子刘棻又奏献符瑞之事。王莽杀了甄丰父子,流放刘棻到四裔,供辞所牵连到的,立即收系不必奏请。当时扬雄在天禄阁上校书,办案的使者来了,要抓扬雄,扬雄怕不能逃脱,便从阁上跳下,差点死了。王莽听到后说:“扬雄一向不参与其事,为什么在此案中?”暗中查问其原因,原来刘棻曾跟扬雄学写过奇字,扬雄不知情。皇上下诏不追究他。

  扬雄因病免职,又召为大夫。家境一向贫寒,爱喝酒,人很 少到其家。当时有多事的人带着酒菜跟他学习,巨鹿人侯芭常跟扬雄一起居住,扬雄传授他《太玄》、《法言》。刘歆也曾看到,对扬雄说:“白白使自己受苦!现在求学的人有利禄,还不能通晓《易》,何况《玄》呢?我怕后人用它来盖酱瓿了。”扬雄笑而不答。活到七十一岁,在天凤五年死去,侯芭建坟,为他守丧三年。

  当时大司空王邑、纳言严尤听说扬雄死了,对桓谭说:“您曾称赞扬雄的书,难道它能流传后世吗?”桓谭说:“一定能够流传。只是您和桓谭赶不上看到罢了。大凡人看轻眼前的事物,看重久远的事物,他们亲眼看见 扬雄俸禄职位容貌不能让人动心,所以看轻他的书。从前老聃作虚无之论两篇,轻视仁义,非难礼学,但后世喜欢它的人还认为老子的学说超过《五经》,从汉文帝、景帝及司马迁都有这个说法。现在扬子的书文义最深,论述不违背圣人,如果后来遇到逢时的明君 ,再经历几个贤明的人的阅读,被他们称道,那么必定超过诸子了。”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