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历几年有一次闰月

阴历几年有一次闰月

每2至3年增加的一个月。

为了协调回归年与汉历年的矛盾,防止汉历年月与回归年及四季脱节,每2至3年置1闰,古代曾采用19年置7闰的闰周,到唐代的《麟德历》时废除了固定闰周,采用无节令月置闰,因此是该闰时置闰。

黄帝2594年(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发现之前的此前的颛顼历,以建亥(即农历十月)为岁首已不适用,遂任命司马迁以太史令身分和中大夫孙卿、壶遂及历官邓平、落下闳、天文学家唐都等二十余人,改革历法。

农历年中月以朔望月长度29.5306日为基础,所以大月为30日,小月为29日。

为保证每月的头一天(初一)必须是朔日,就使得大小月的安排不固定,而需要通过严格的观测和计算来确定。

扩展资料:

农历以月亮为周期(阴历),十二个月历总共有354.3672天;再配合年历(阳历),年历则是根据地球公转所形成的四季变化而得的周期所编制。

而月历较年历短,两者相差了10.875天,因此,便要每19年相差206.625天,等于6.997075个朔望月。

而决定哪一个月做闰月,则依24节气而定,农历月份通常包含一个节气和一个中气,如惊蛰/春分等等,若某农历月份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历法便会把该月作为上个月的闰月。

以2006年为例,农历七月之后正好有一个只有节气而没有中气的月份,因此便置闰七月来调整误差。

参考资料:百科—闰月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