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见陈友谅小妾貌美,霸占后生下儿子,令他悔恨终生

朱元璋见陈友谅小妾貌美,霸占后生下儿子,令他悔恨终生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青年时期的陈友谅,带着丰厚的家底投靠到了红巾军的麾下。在反抗元朝的过程中,陈友谅凭借自身非凡的作战能力,很快成为了起义军中重要的将领。之后立下无数功劳的他,因野心作祟,干脆挟持了曾经的领导徐寿辉,自立为王开始吞并其他起义军势力。在徐寿辉身死以后,陈友谅更是直接割据江西,湖广地区登基称帝。已经称帝正说明,陈友谅的野心并非只想偏安一隅,而是想独占天下。就这样陈友谅决定消灭自己统一天下的劲敌:朱元璋。

龙湾之战,占据兵力绝对优势的陈友谅因轻敌被朱元璋击败,落荒而逃。随后重新聚集兵力达六十万之众的陈友谅,决定在南昌与朱元璋一决雌雄。谁曾想势弱一方的朱元璋,却趁着夜色于鄱阳湖战役中乱箭射死了陈友谅。俘获陈友谅丰厚家资的朱元璋,再无争夺天下的竞争对手,最终朱元璋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统一了天下建国大明。

朱元璋在得到陈友谅丰厚家资的同时,还发现了陈友谅的妾侍阇氏有着绝世姿容。朱元璋有意将阇氏收入自己的后宫之中,但如此行径发生在开国君主身上难免被世人耻笑,为了避免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目的,朱元璋特意发布榜文昭告天下:自己因愤慨陈友谅屡屡起兵来犯,才夺其妾侍以示惩戒。

作为胜利者的老朱,自然有权利指鹿为马,但他却无法掩盖垂涎于阇氏美色的事实,没过多久阇氏诞下了一名男婴。在后世影视作品中,却是将阇氏杜撰成了徐达的妹妹,徐达之妹与朱元璋本是青梅竹马,陈友谅夺走徐达之妹以后,气愤的朱元璋才选择兵戎相见报复对方。对于阇氏所诞下的这名男婴,后世史学家有过许多争议。史学家们认为,阇氏所生男婴并非朱元璋之子,而是陈友谅的遗腹子,而这名男婴就是被封为潭王的朱梓。

明朝有一本叫做《罪惟录》的典籍,曾明确记载:阇氏被朱元璋俘虏之时,已经知道自己身怀陈友谅的骨肉。为了给陈友谅留下血脉,阇氏便选择了忍辱负重。当朱梓成年被朱元璋封为潭王,即将赶往封地之时,阇氏告诉了儿子真实的身世。当时的阇氏还叮嘱儿子,一定要为父亲陈友谅报仇。从母亲口中得知自己身世真相的朱梓,选择了相信。随后在封地朱梓便选择了起兵谋反,但可惜的是不幸以失败告终。最终朱梓选择了焚烧封地王宫,自己携幼子跳下护城河。朱元璋晚年,曾对朱梓母子之事,无比悔恨,他没有想到自己一时的贪念,险些给子孙埋下了祸根。

当然,也有一部分史学家对于朱梓是陈友谅遗腹子的说法嗤之以鼻。这部分史学家认为:朱元璋既然决心将阇氏收入后宫,又怎会允许其怀有陈友谅的骨肉?朱梓能被朱元璋封王,可以看出朱梓与朱元璋的血缘关系,应该是朱元璋与阇氏一起后,十月怀胎所生。朱元璋曾因朱棣并非怀胎十月所生,处死了朱棣的生母。他又如何会昏聩到放过怀有陈友谅遗腹子的阇氏呢?

另外根据《明史》记载:阇氏产子是在公元1369年九月,而陈友谅去世却是在1363年。从这段记载来看,阇氏所生之子确系朱元璋骨血无疑。但明朝野史中的一段记载就比较有意思了,朱梓被遣往封地长沙以后,朱梓开始表现出对朱元璋的不满。于是他便命人打造了一面铜牌,上刻着八个大字:""宁见阎王,不见贼王""。这里的贼王便是暗指朱元璋。公元1390年,朱梓起兵谋反,他的举动很快被朱元璋得知,并被明朝大军镇压。

潭王的行为那里是这么简单便解决的,余怒未消的朱元璋废除了朱梓的爵位并取消了潭王封国。朱元璋统一天下后,因忌惮朝中武将羽翼丰满之后,自己的后人难以驾驭,将自己的儿子相继赶往封地,戍边镇国。从朱梓无脑起兵谋反之举就能看出,出生于洪武二年的他,应是早已习惯了锦衣玉食的生活,突然被父亲赶往封地,从未体验过边疆生活难以忍受,才让他恼羞成怒选择了反抗父亲。历史真相到底如何,还有待后世史学家去进一步查证。但朱梓是否为朱元璋之子,应是毋庸置疑,只不过他是一名被老朱宠坏了的儿子罢了。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