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竟要杀房谋杜断?房玄龄:秦王终于上钩了

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竟要杀房谋杜断?房玄龄:秦王终于上钩了

对于李世民曾怒气冲冲让尉迟敬德去诛杀房玄龄和杜如晦一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如是几载:

世民怒,谓敬德曰:"玄龄、如晦岂叛我邪!"取所佩刀授敬德曰:"公往观之,若无来心,可断其首以来。"

李世民之所以这么做,则是因为李世民叫房玄龄杜如晦到府上议事的时候,房、杜拒绝了,还说:"皇帝已经下旨,我们已经不是你的手下了,如今若是私自去见你,必然会因此而死,所以我们不敢听你的话。"

李世民一听就怒了,好个房谋杜断,我李世民一手将你们提拔起来,现在还叫不动你们了?他也因此认为房、杜二人背叛了他。

于是,这才有了李世民将自己的佩刀交给尉迟敬德,让尉迟敬德再去问问房、杜到底来不来,若不来就杀了。

可是,房玄龄和杜如晦真的背叛了李世民?实际上并没有,他们之所以这么做,只是为了逼李世民出手。

房玄龄和杜如晦可是秦王府中数一数二的谋士,李世民之所以能够成功坐上皇位,这两位也是功不可没。

李建成曾经也对李元吉说:"秦王李世民府上的智略之士,能够让我忌惮的只有房玄龄和杜如晦。"

房、杜本为李世民天策府的属官,正是因为受到了李建成的忌惮,才在李建成的运作之下,将他们调出了秦王府。

李建成也不是没有尝试过收买,但是并没有成功。

李建成就曾经花重金收买尉迟敬德,可尉迟敬德不但没有接受,反而一转头将这件事告诉了李世民。

这让李建成意识到想要削弱李世民的话,在无法收买他的手下的情况下,只能想办法将他的手下调走。

也正因为李建成的频频出手,终于让李世民的手下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李世民再不出手的话恐怕凶多吉少。

他们之所以会陪着李世民出生入死,难道仅仅是为了报他的知遇之恩?当然不是,还是为了日后的荣华富贵。

可如果李世民不能当上皇帝的话,他们的荣华富贵就得不到保证。

他们作为李世民的嫡系,即便李建成为了对付李世民对他们加以笼络,给以好处,可一旦让他排除了李世民的威胁,李建成还会让他们好好享受荣华富贵?

所以,他们就必须抢在李建成正式对李世民出手之前,先说服或者迫使李世民率先对李建成出手。

毕竟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只不过对于出手对付李建成一事,李世民却表现得很是犹豫,原因既有一母同胞的兄弟之情,也有实力不如李建成的担忧。

当时李建成手上有两千长林兵和三百从幽州调来的突骑,李元吉手上也有七百私兵,而李世民却只有八百私兵。

这就造成了在实力对比上,李世民处于绝对劣势的局面,所以他才不敢轻易冒险。

但是为了更进一步坚定李世民出手的决心,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是要继续演一演,让李世民没有退路可言。

所以,当李世民气呼呼拿佩刀给尉迟敬德,让尉迟敬德去问他们的时候,尉迟敬德只对房、杜二人说:"王已决计,公宜速入共谋之。吾属四人,不可群行道中。"

仔细品品这句话,有何感觉?

那就是这本就是他们事先商量好了的"奸计",所以尉迟敬德才会说"王已决计",而不是劝房、杜不要背叛秦王。

房玄龄和杜如晦听到尉迟敬德的话之后,就知道这次秦王是真的下定决心了,所以毫不犹豫地就跟着去了。

这才是玄武门之变前夕,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提着刀去"问候"房玄龄和杜如晦的真相。

这种局面不会因为李世民的犹豫和拖延而有所改变,相反,李世民拖得越久,他和李建成之间的实力差距就越大。

为什么?

因为李渊站在了李建成这一边,李建成找借口让李渊调走李世民的手下,难道李渊看不出李建成的心思?看得出,但他仍然予以了支持。

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李世民在长安的实力只会越来越弱,再不出手的话将来可能连出手的机会都没有了。

为了说服或者说迫使李世民同意出手,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就不得不演一场戏给李世民看,从而坚定李世民的决心。

说到底就是以退为进。

尉迟敬德在劝李世民出手的时候说:"秦王你再不听我的劝,我就离开你落草为寇,不会留在你的身边陪你一起等死。"

长孙无忌也说:"秦王你若是不听尉迟敬德的劝,肯定会一败涂地,那我也要和敬德一起走,不再效命于你。"

李世民听到这话慌不慌?这些人真要是走了,他能用谁来对付李建成?所以犹犹豫豫地答应了他们。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