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左藏的诗句锦集200句

带有左藏的诗句锦集200句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原文是怎样的呢?《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为诗人杨万里的杰作。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原文,欢迎大家阅读。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

  水衡仙客住冰天,雪囓风餐更禁烟。

  不是移来小阳谷,老夫冻折两诗肩。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范成大、陆游等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杨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现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 (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 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

  杨万里诗

  舟泊吴江三首

  独立吴江第四桥,桥南桥北涉银涛。此身真在吴江里,不用并州快剪刀。

  江湖便是老生涯,佳处何妨且泊家。自汲松江桥下水,垂虹亭上试新茶。

  东是吴江西太湖,长桥横截万寻余。江妃舞倦凌波袜,玉带围腰揽镜初。

  舟次西径

  夜来徐汊伴鸥眠,西径晨炊小泊船。芦荻渐多人渐少,鄱阳湖尾水如天。

  舟过安仁五首

  恰则油窗雨点声,霎时花屿日华明。不须覆手仍翻手,可杀春云没十成。

  初受遥山献画图,忽然卷去淡如无。莫欺老眼犹明在,和雾和烟数得渠。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南风作雨北风休,岂是春云得自由。只者天时过湖得,长年报道不须愁。

  渭川千顷在诗胸,不管屠羊肆里空。蹈破菜园妨底事,莫教蹈到竹园中。

  舟过柴步寺

  野寺隔疏樾,远舟见深殿。独径通绝崖,长萦度微线。

  曩游携重弱,攀岸已震眩。前瞻足未到,下窥意先转。

  朝来经云根,尘思起清羡。野夫三二辈,走过疾于箭。

  俛仰二十年,今老怀昔健。

张中行《负暄琐话-忆朱自清》练习

【张中行《负暄琐话——忆朱自清》原文】

  朱自清先生的大名和成就,连年轻人也算在内,几乎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因为差不多都念过他的散文名作:《背影》和《荷塘月色》。我念他的《背影》, 还是在中学阶段,印象是:文富于感情,这表示人纯厚,只是感伤气似乎重一些。一九二五年他到清华大学以后,学与文都由今而古,写了不少值得反复诵读的书。 一九三七年以后,半壁江山沦陷,他随着清华大学到昆明,以及一九四六年回到北京以后,在立身处世方面,许多行事都表现了正派读书人的明是非、重气节。不幸 的是天不与以寿,回北京刚刚两年,于一九四八年十月去世,仅仅活了五十岁。

  我没有听过朱先生讲课,可是同他有一段因缘,因而对他的印象很深。这说起来难免很琐碎,反正是“琐话”,所以还是决定说一说。

  我的印象,总的说,朱先生的特点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有些历史人物不是这样,如霍去病,看名字,应该长寿,却不到三十岁就死了;王安石,看名 字,应该稳重,可是常常失之躁急。朱先生名自清,一生自我检束,确是能够始终维持一个“清”字。他字佩弦,意思是本性偏于缓,应该用人力的“急”补救,以 求中和。但他终归是秉性难移,多情而宽厚,“厚”总是近于缓而远于急的。他早年写新诗,晚年写旧诗,古人说:“温柔敦厚,诗教也。”这由学以致用的角度 看,又是水乳交融。文章的风格也是这样,清秀而细致,总是真挚而富于情思。甚至可以扯得更远一些,他是北京大学一九二0年毕业生,查历年毕业生名单,他却 不是学文学的,而是学哲学的。这表面看起来像是不协调,其实不然,他的诗文多寓有沉思,也多值得读者沉思,这正是由哲学方面来的。

  泛泛的谈了不少,应该转到个人的因缘了。是一九四七年,我主编一个佛学月刊名《世间解》,几乎是唱独角戏,集稿很难,不得已,只好用书札向许多饱学 的前辈求援,其中之一就是朱先生。久做报刊编辑工作的人都知道,在稿源方面有个大矛盾,不合用的总是不求而得,合用的常是求之不得。想消灭求之不得,像是 直到今天还没有好办法,于是只好碰碰试试,用北京的俗语说是“有枣没枣打一竿子”,希望万一会掉下一两个。我也是怀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的心情这样做的,万 没有想到,朱先生真就写了一篇内容很切实的文章,并很快寄来,这就是刊在第七期的《禅家的语言》。当时为了表示感激,我曾在“编辑室杂记”里写:“朱自清 教授在百忙中赐予一篇有大重量的文章,我们谨为本刊庆幸。禅是言语道断的事,朱先生却以言语之道道之,所以有意思,也所以更值得重视。”这一期出版在一九 四八年一月,更万没有想到,仅仅九个月之后,朱先生就作古了。

  大概是这一年的五月前后,有一天下午,住西院的邻居霍家的人来,问我在家不在家,说他家的一位亲戚要来看我。接着来了,原来是朱先生。这使我非常感 激,用古人的话说,这是蓬户外有了长者车辙。他说,霍家老先生是他的表叔,长辈,他应该来问安。其时他显得清瘦,说是胃总是不好。谈一会闲活,他辞去。依 旧礼,我应该回拜,可是想到他太忙,不好意思打搅,终于没有去。又是万没有想到,这最初的一面竟成了最后一面。

  死者不能复生,何况仅仅一面,但我常常想到他。朱先生学问好,古今中外,几乎样样通。而且缜密,所写都是自己确信的,深刻而稳妥。文笔尤其好,清 丽,绵密,细而不碎,柔而不弱。他代表“五四”之后散文风格的一派,由现在看,说是广陵散也不为过。可是我推重他,摆在首位的却不是学和文,而是他的行。 《论语》有“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话,这里无妨断章取义,说:与他的行相比,文可以算作余事。行的可贵,具体说是,律己严、待人厚都超过常格,这二者之 中,尤其超过常格的待人厚,更是罕见。这方面,可举的证据不少,我感到最亲切的当然是同自己的一段交往。我人海浮沉,认识人不算少,其中一些,名声渐渐增 大,地位渐渐增高,空闲渐渐减少,因而就“旧雨来,今雨不来”。这是人之常情。朱先生却相反,是照常情可以不来而来。如果说学问文章是广陵散,这行的方面 就更是广陵散了。

  说来也巧,与朱先生告别,一晃过了二十年,一次在天津访一位老友,谈及他的小女儿结了婚,问男方是何如人,原来是朱先生的公子,学理科的。而不久就 看见他,个子比朱先生高一些,风神却也是谦恭而恳挚。其时我老伴也在座,事后说她的印象是:“一看就是个书呆子。”我说:“能够看到朱先生的流风余韵,我 很高兴。”

【练习】

  (1)下列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作者了解、熟悉朱自清,是从求学阶段学习他的散文名作《背影》《荷塘月色》开始的,在作者看来,他的`散文情感丰富,只不过失之于感伤气重了一些。

  B.朱自清先生给本文作者的总体印象是,“有关他的,什么都协调”,例如人如其名,他一生自我约束,清廉温厚,堂堂正正做人,能够始终维持名字中一个“清”字。

  C.文章名为“琐话”,选材琐碎但不多余。比如文中霍去病、王安石是为了反衬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而结尾处写朱公子,则直接映衬出朱先生谦恭而恳挚的性格。

  D.朱自清先生的品行、学问和文采都很出众,但作者最推崇朱自清先生的还是其“行”,和他律己严、待人厚的“行”相比,他的“学”和“文”就显得无关紧要了。

  E.本文作者虽然与朱自清先生只谋一面,交往不多,但用质朴平实的语言写了些零星的回忆,全面表现了朱自清先生的性格,表达了对朱自清先生的敬仰之情。

  (2)结合全文,分别概括朱自清先生行、学、文的主要特征。(6分).

  (3)请从作者与朱先生的交往中举两例说明朱先生“待人厚超过常格”。(6分)

  (4)你认为“德”与“才”之间应是怎样的关系?结合文中对朱自清先生的回忆,谈谈你对“德”与“才”关系的理解。(8分)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黄庭坚

  黄庭坚的代表作《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原文是怎样的呢?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描述怎样的天气以及居住的环境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的《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欢迎阅读!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②?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注】①此词为作者在黔州贬所的作品,宋时是边远险阻的处所。②华颠谓白首也。③晋时刘裕北征至徐州彭城,九月九日会将佐群僚于戏马台,赋诗而乐。当时着名诗人谢瞻、谢灵运各赋诗一首。

  1.后人在评价这首词时认为词的上片首二句读来比使用“人鲊瓮中危万死(“人鲊瓮”,长江险滩之一)”的说法来得蕴藉耐味,请对这两句加以赏析。

  2.全词结构呈现出一抑三扬的特点,请结合全词鉴赏。并说说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解答:

  1.上片首二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天气和居住环境。“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新颖地写出秋雨连绵不绝、人不堪其苦的情景,突出了黔州贬所环境之险恶。联系“万里”二字,暗含作者去国怀乡,身世浮沉的凄凉之情。这比使用“人鲊瓮中危万死”的夸张说法来得蕴藉耐味。

  2.词的首二句写出了贬谪之所环境的恶劣,生活的困苦,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后三句紧跟重阳佳节天气放晴,纵酒豪饮,有意外之喜与豪放之情,此为一扬;下片借老翁头上插花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自己不服老的气概,这比前写纵饮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自己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鉴赏:

  此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写出他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主要通过重阳即事,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

  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即石门关,今四川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但这里却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过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

  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这首词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

黄庭坚《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译文及赏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

  宋代:黄庭坚

  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外蜀江前。

  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译文

  黔中阴雨连绵,仿佛天漏,遍地都是水,终日被困家中,犹如待在一艘破船上。久雨放晴,又逢重阳佳节,在蜀江之畔,畅饮狂欢。

  不要取笑我,虽然年迈但气概仍在。请看,老翁头上插菊花者有几人呢?吟诗填词,堪比戏马台南赋诗的两谢。骑马射箭,纵横驰骋,英雄直追古时风流人物。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注释

  定风波:词牌名。左藏(cánɡ):古代国库之一,以其在左方,故称左藏。

  黔(qián)中:即黔州(今四川彭水)。漏天:指阴雨连绵。

  及至:表示等到某种情况出现;直至。霁(jì):雨雪之止也。

  鬼门关:即石门关,今重庆市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

  老翁(wēng):老年男子,含尊重意。气岸:气度傲岸。

  华颠:白头。

  戏马台:一名掠马台,项羽所筑,今江苏徐州城南。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刘裕北征,九月九日会僚属于此,赋诗为乐,谢瞻和谢灵运各赋《九日从宋公戏马台集送孔令》一首。两谢:即谢瞻和谢灵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赏析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为黄庭坚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该词主要通过重阳即事,写出了黄庭坚在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

  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前两句起调低沉,起篇为抑。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不好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

  下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此为二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更将豪迈气概表现到极致,此为三扬。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

  全词结构一抑三扬,笔力豪迈,抒发了作者虽被贬黔州、身居恶劣环境,却穷且益坚、老当益壮,不屈于命运的摆布的乐观精神和博大胸怀。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创作背景

  宋哲宗绍圣二年(1095),黄庭坚以修《神宗实录》不实的罪名,贬为涪州(今重庆涪陵)别驾,黔州安置,开始他生平最艰难困苦的一段生活。在黔州贬所时候作此词。

  《定风波·次高左藏使君韵》作者介绍

  黄庭坚(1045.8.9-1105.5.24),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着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都游学于苏轼门下,合称为“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着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