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招安

宋江为什么要接受招安

  《水浒传》中的宋江虽出身小吏,却是一个想做封建社会中公认的贤能之臣的人,封建正统价值观是他所信奉并且一以贯之的,如果他能真正得到提拔重用,他的目标并不难实现,他确实具备这种素质,但遗憾的是,既不忠又不贤又不才的高俅、童贯等人却占据着高位,而像宋江这样的有心报国满脑浸透封建价值观的人却久不得志。

更糟糕的是,在他落草梁山之后仍不忘实现他的理想,而梁山水泊成了他的本钱,用来曲线实现青史留芳的砝码,于是他念念不忘招安,为招安费尽心机。

  

  要知道,宋江是受封建文化影响很深的人,虽然不曾考取进士,获取文名,但他清楚的知道,史书上什么样的人能百世留芳,什么样的人只能遗臭万年。

从“孔子作《春秋》使乱臣贼子惧”之后,中国的传统史学界就发扬了这一传统,忠臣无论下场怎样悲惨,总是被大加褒扬,奸臣无论怎么得势,一定不齿于世。

符合维护封建统治、维护君主利益的事,就一定被大加宣扬,而历朝正史也明明白白体现着这一点,宋江要想留芳青史,就必然要照这一套办事,否则,梁山泊再兴旺,只要自己不做皇帝,也只能被列入“流寇”一类的传记中去,为后来君子所不齿。

所以宋江不仅认为招安是自己的前途,而且也是水泊兄弟们的前途。

那些大字不识、几乎没受过封建儒教文化沾染的好汉们不懂这些,甚至不在乎这些,他们虽然没文化,但不能说没思想,他们的人生哲学是现实生活教给他们的,只是这一套不见得符合朝廷的那一套,符合写正史的文人的口味。

但是宋江是不管他手下的兄弟们的想法的,即使知道也认为那是粗人目光短浅的见识,而他是要着眼长远,不能只图一时快活了事,他为了这个理想付出了很多,最后搭上了他所有弟兄们的鲜血与不情愿,终于换来了朝廷的褒奖,可以作为一个新的忠良报国的典范供后人效仿。

  作为梁山泊主,他的善结人心与领导才能是足够使的了,但他的封建正统思想观念,是覆灭梁山的元凶,在思想上投降是真正的投降,当然对于宋江本人来说,他始终坚守着封建正统思想,可当他把他的思想强加给梁山,并作为行动纲领实施时,梁山的头脑、精神开始真正倾向它曾对立的那个世界,它努力使自己融入那个它曾对抗过的社会,结果消灭了它自己。

思想的控制比现实的压迫更可怕,从梁山覆灭上可以得到证明,这也说明,反抗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最终是没有成效的。

李逵、鲁智深、三阮等虽然激烈对抗过封建统治,但他们除了认清统治阶级的真面目外,并没有一套完整崭新的理论与跟他们对立的世界的哲学对抗,历来起义的最大成果仅限于改朝换代,就有一个显著的问题存在着:找不到改变人类命运的良方。

所以虽然打了不少仗,死了不少人,不过暂时把压迫减轻些,仍然因袭了旧制度,结果只相当于改良,只是代价又如此之大。

  

  宋江既然没有图王称霸的意念,那也只有走招安之路以博声名于后,如果宋江没有野心,做个普通人,倒也罢了,有了野心,可又显其小了,才使得付出这么大的代价,可这种不高不低以求美名的人,自古以来不知道有多少?宋江自认为,付出如此代价在青史里得一美声也算值了,可那里知道,历史是前进的,封建正统观念连同封建社会一起进了历史博物馆,而在不再有封建价值观影响的后世人看来,宋江的形象已在他们心目中彻底破了产,宋江最看重的竟在后世子孙看来分文不值,这对谋求长远的宋江来说不能不是个讽刺,他自以为获得了子孙们的敬仰,结果只引起了后世的愤恨和责骂,而那些他手下的“莽汉”们却赢得了人们永久的同情和欣赏。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