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三伏天?

何谓三伏天?

“三伏天”是按照我国古代的“干支纪日法”确定的。

每年夏至以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三伏。

俗话说“热在三伏”。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三个连续时段。

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伏始日,第四个庚日为中伏始日,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始日,每伏10天,但有些年份中伏为20天。

一般说来,“三伏天”中又以“中伏”的平均气温最高。

当然,古人的这种推算方法并不十分科学,并不一定与当年的气象实际紧密结合,各地全年中的极端最高气温也不一定出现在“中伏”,甚至不一定在“三伏”。

但不管怎么说,“三伏天”确实是盛夏酷暑的时候。

通过计算:2009年夏至是6月21日,7月14日入伏(初伏),7月24日中伏(大伏)

立秋是8月7日,8月13日末伏,8月23日出伏

今年的“三伏天”,从7月14日入伏开始到8月23日出伏结束,共有40天.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