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深海生物吗

真的有深海生物吗

生活在水深超过1000米处的海洋生物。

包括微生物、和鱼类等。

 深海生物的研究始于19世纪初,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误认为550米以下是无生命带,因此,进展缓慢。

1872~1876年,英国“挑战者”号获得了一批深海生物样品,确证深海存在生物。

此后,欧美一些国家相继开展深海生物调查,美国于1930年用潜水球进行生态观察,到20世纪中期已积界了许多有关深海生物的形态、分类和分布的研究资料。

20世纪60年代以来,基于开发深海矿产和生物资源,以及利用深海弃置放射性废物的需要,加之深海调查技术和设备不断改进(如应用新的深海潜水球,水下电视摄像机,水中立体照像机,机械手,深海拖网和样品保存技术等)对深海生物的研究,包括深海环境,深海生物的种群生态、生理、生化和适应机制等的研究不断取得进展。

如1977年发现了深海底热泉口生物群落。

 生态环境及生物类型 深海环境特点 ①高压,水深每增加10米约增加1个大气压,在1万米的深渊,压力为1000个大气压。

②底层流速多很缓慢。

③无光,不存在光合营养的植物。

④低温,除个别海域(如地中海)水温较高外,深海水温平均为1~3℃,最低可达-1.8℃。

⑤盐度较高(35‰)且变化小。

⑥氧含量较丰富,通常500~1000米水深处含氧量最低,其上下水层含氧量均较高⑦沉积物多为软泥和粘土。

 深海生物按其生活方式可分为浮游、游泳和底栖三大类。

 浮游生物 由细菌、原生动物、腔肠动物、甲壳动物、毛颚动物等的一些种类组成,种类和生物数量均较少。

生物数量通常随水深增加而明显降低。

太平洋千岛―堪察加水域的中型浮游生物量,在200~400米水深处每立方米平均超过100毫克,但3000米以下却不到1毫克。

同一种浮游动物,个体小时多生活在浅处,个体较大时生活在深处。

如桡足类的海羽水蚤属和光水蚤属的一些种类,生活在2000米水深处个体最大可达17毫米,而随着水深变浅,个体大小也随之变小。

深海浮游动物多为杂食或肉食性。

浮游动物的垂直移动对营养物质的垂直转送起着积极的作用。

浮游动物主要种类有:①甲壳动物,最主要的是如哲水蚤、真哲水蚤、海羽水蚤、光水蚤等属的一些种类(最大个体可达17毫米)。

其次还有糠虾、磷虾、端足和十足等目,以及的动物。

②腔肠动物,有钵水母和管水母等。

它们生活史中没有水螅型阶段,个体一般较大,直径可达25厘米,大多呈栗色和紫色,且能发光。

③橄榄绿细胞,长度为10~15微米的细胞。

有的学者认为属于鞭毛虫。

在3000~4000米水深处,此类细胞的密度仍可达 25000~50000个/升。

在有些浮游甲壳动物的肠道中也常可捡出,它们的来源尚不清楚。

 游泳生物 主要是鱼类,其次为乌贼、章鱼和虾等(图1 [生活在南大西洋2500米深处海底的几种游泳生物])。

在1000多种大洋鱼类中,生活在深水的约有150种。

其中隶属于角亚目的种类最多,约有80种。

深海鱼头的背侧有一柄状的突起,顶部可发光,作诱饵和照明用。

嘴大。

雌鱼体重可达6~8千克,雄鱼仅重几克(图2 [一种捕于印度洋水深2600米处的鱼──银树]鱼──银树" class=image>[须鱼])。

雄鱼头部钻入雌鱼的表皮吸取营养,并形成一个小裂,雌鱼产卵期,雄鱼产精子于袋中,以备授精。

鱼不成群,个体之间大约保持30米的距离。

 在深海也有不少鳗鱼,如哈氏囊咽鱼和宽咽鱼等。

鱼体细长,嘴特别大(图3[宽咽鱼嘴特别大,体细长])。

有些鳗鱼幼体上游到较浅的水层,成体时才回到深水。

 在深海鱼类中,圆罩鱼属的个体数量最多,鱼的个体小,长仅5~6厘米,头大,暗褐色,其鳃可滤食浮游动物。

不成群,个体之间约保持3米的距离。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