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有什么盛产宝物和稀有宝物

深海有什么盛产宝物和稀有宝物

海洋蕴藏了全球超过70%的油气资源,海底的油气如同埋在地里的马铃薯一样等待我们去挖掘

中国科学院院士、同济大学教授汪品先在接受《环球》杂志采访时表示,目前世界各国在海底中争夺最激烈的资源就是石油。

“2007年8月俄罗斯北极科考队出动深海潜水器,在北极点下潜至4000多米深的海底,安插俄罗斯国旗,这是为什么?德国宣称要造世界上最大的深海钻探船深入北极,这是为什么?加拿大、美国和丹麦都对北冰洋虎视眈眈,这又是为什么?主要还是为了争夺那里的深海石油。

到2003年底,全世界已经发现深水油气田328个,已投入开发的有75个,其中,墨西哥湾、巴西和西非是世界深海油气勘探和开发的“金三角”。

我们现在所讲的深海资源,都是人类已经了解的。

但我们对深海的了解,连十分之一都不到。

有太多的资源是我们所不了解的,比如那些多种多样的矿物质。

目前人类对深海的大部分矿物资源还停留在了解与探索的阶段,真正的争夺还没有来到。

曾经引发人们探索和开发热潮的矿物质有很多,最典型的是锰结核。

19世纪70年代,英国深海调查船“挑战”号在环球海洋考察中,首先发现了深海洋底的锰结核。

锰结核平铺在海底,如同铺路的卵石。

据初步调查,每平方米的海底约有60公斤的锰结核。

锰结核中50%以上是氧化铁和氧化锰,还含有镍、铜、钴、钼等20多种元素。

如果按照目前世界金属消耗水平来计算,仅太平洋底的锰结核储量,铜可供应600年,镍可供应15000年,锰可供应24000年,钴甚至可供应13万年。

不仅如此,锰结核的增长很快,每年以1000万吨的速度在不断堆积,是人类取之不尽的“自生矿物”。

其实,从发现锰结核到上个世纪中期,人们一直认为锰结核是运载锰矿石的船只沉没在某个海区而发生的偶然现象而已,很少有人去研究和打捞它。

直到1959年,美国科学家约翰·梅罗认真分析了它的化学成分和储量,它才从深海走进人们的视野,并成为国际深海开发的大热门。

世界上锰结核含量最多的地区为太平洋北纬6°~20°,西经110°~180°之间,日本人称这个海区为“锰结核的银座”,美国人则称之为“世界海底锰之路”。

“黑烟囱”:生命的起源?

当然,海底矿物质不只锰结核,更多的矿物质不仅具有矿物资源意义,还具有生物和基因资源意义。

热液硫化物受人们关注比锰结核要更晚一些。

它主要出现在2000米水深的大洋中脊和断裂活动线上,是一种含有铜、锌、铅、金、银等多种元素的矿产资源。

它是海水侵入海底裂缝,受地壳深处热源加热,溶解地壳内的多种金属化合物,再从洋底喷出的烟雾状的喷发物冷凝而成的,被形象地称为“黑烟囱”。

除了矿物质,这些“黑烟囱”让科学家们兴奋的更重要原因是,它的周围活跃着一个崭新的生物群落——热水生物,比如长达三米而无消化器官、全靠硫细菌提供营养的蠕虫,比如特殊的瓣鳃类生物等。

它说明,地球上不仅有人们所习惯的在常温和有光的环境下通过光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有光食物链”,还存在着依靠地热支持,在深海黑暗和高温高压的环境下,通过化合作用生产有机质的“黑暗食物链”。

这种“黑暗食物链”的生存环境,很类似地球早期环境的极端高温环境。

一些生物基因组的研究也发现,这些生物非常原始,接近所有生命的共同祖先。

科学家们为此提出新的命题:生命是否就起源于“黑烟囱”的周围?

另外,“黑烟囱”周围生物的多样性和生物密度也可以与热带雨林相媲美,目前新发现的生物种类已经达到了10个门类500多个种属。

虽然对热液硫化物的探索和开发谈不上争夺,但各国科学家们都很明确,谁对“黑烟囱”的了解更多,谁就有可能在生物和基因科学中取得先机,谁就有可能揭开生命起源之谜。

因此,对深海的进一步探索和了解,各国都不甘落后。

首页